
中國現(xiàn)代作家徐志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市硤石鎮(zhèn)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經(jīng)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jīng)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 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 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等國。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大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故飛機失事,因而遇難。更為巧合的是,失事飛機叫“濟南號”。蔡元培為其寫挽聯(lián): 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逕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qū)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