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少妇freesexvideos强迫,进军国际市场野狼av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pron 域名停靠,欧美jiZZHD精品巨大又粗又长又硬,毛片在线网址播放,91秦先生在线观看国产久草,五月狠狠色丁香婷婷视频,国产精品在线视频频放,91久久成人

首頁 | 注冊 | 登陸 | 網(wǎng)站繁體 | 手機(jī)版 | 設(shè)為首頁 長沙社區(qū)通 做長沙地區(qū)最好的社區(qū)門戶網(wǎng)站 正在努力策劃制作...
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史記

 

卷四 周本紀(jì)第四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yǎng)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 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nóng),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棄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棄,黎民始饑,爾后稷播時百穀!狈鈼夓钝,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wù),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劉立。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fù)脩后稷之業(yè),務(wù)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jié)立,國於豳。 慶節(jié)卒,子皇仆立;势妥洌硬罡チ。差弗卒,子毀隃立。毀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亞圉立。亞圉卒,子公叔祖類立。公叔祖類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復(fù)脩后稷、公劉之業(yè),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財(cái)物,予之。已復(fù)攻,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zhàn)。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弱,盡復(fù)歸古公於岐下。及他旁國聞古公仁,亦多歸之。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筑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古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當(dāng)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fā),以讓季歷。 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脩古公遺道,篤於行義,諸侯順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yè),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yǎng)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钡奂q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fèi)仲而獻(xiàn)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蔽鞑双I(xiàn)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炮格之刑。紂許之。 西伯陰行善,諸侯皆來決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獄不能決,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讓畔,民俗皆讓長。虞、芮之人未見西伯,皆慚,相謂曰:“吾所爭,周人所恥,何往為,祇取辱耳!彼爝,俱讓而去。諸侯聞之,曰“西伯蓋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須。明年,敗耆國。殷之祖伊聞之,懼,以告帝紂。紂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而作豐邑,自岐下而徙都豐。明年,西伯崩,太子發(fā)立,是為武王。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詩人道西伯,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后十年而崩,謚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為太王,公季為王季:蓋王瑞自太王興。 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脩文王緒業(yè)。 九年,武王上祭于畢。東觀兵,至于盟津。為文王木主,載以車,中軍。武王自稱太子發(fā),言奉文王以伐,不敢自專。乃告司馬、司徒、司空、諸節(jié):“齊栗,信哉!予無知,以先祖有德臣,小子受先功,畢立賞罰,以定其功!彼炫d師。師尚父號曰:“總爾眾庶,與爾舟楫,后至者斬!蔽渫醵珊樱辛,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是時,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諸侯皆曰:“紂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蹦诉師歸。 居二年,聞紂昏亂暴虐滋甚,殺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師疵、少師彊抱其樂器而奔周。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蹦俗裎耐酰炻嗜周嚾俪,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曰:“孳孳無!”武王乃作太誓,告于眾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fā)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遠(yuǎn)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國冢君,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殷王紂維婦人言是用,自棄其先祖肆祀不答,昬棄其家國,遺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維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軌于商國。今予發(fā)維共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夫子勉哉!不過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羆,如豺如離,于商郊,不御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爾所不勉,其于爾身有戮。”誓已,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陳師牧野。 帝紂聞武王來,亦發(fā)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zhàn)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zhàn),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于鹿臺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武王乃揖諸侯,諸侯畢從。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咸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遂入,至紂死所。武王自射之,三發(fā)而后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斬紂頭,縣大白之旗。已而至紂之嬖妾二女,二女皆經(jīng)自殺。武王又射三發(fā),擊以劍,斬以玄鉞,縣其頭小白之旗。武王已乃出復(fù)軍。 其明日,除道,脩社及商紂宮。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驅(qū)。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顛、閎夭皆執(zhí)劍以衛(wèi)武王。既入,立于社南大卒之左,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師尚父牽牲。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于天皇上帝!膘妒俏渫踉侔莼祝唬骸扳吒竺,革殷,受天明命!蔽渫跤衷侔莼祝顺。 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馀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cái),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命南宮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命閎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享祠于軍。乃罷兵西歸。行狩,記政事,作武成。封諸侯,班賜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農(nóng)之后於焦,黃帝之后於祝,帝堯之后於薊,帝舜之后於陳,大禹之后於杞。於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尚父於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封召公奭於燕。封弟叔鮮於管,弟叔度於蔡。馀各以次受封。 武王徵九牧之君,登豳之阜,以望商邑。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王曰:“告女:維天不饗殷,自發(fā)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蜚鴻滿野。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不顯亦不賓滅,以至今。我未定天保,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殷王受。日夜勞來定我西土,我維顯服,及德方明。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途,北望岳鄙,顧詹有河,粵詹雒、伊,毋遠(yuǎn)天室。”營周居于雒邑而后去?v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fù)用也。 武王已克殷,后二年,問箕子殷所以亡;硬蝗萄砸髳海源嫱鰢烁。武王亦丑,故問以天道。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卜,周公乃祓齋,自為質(zhì),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dāng)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開代殷后,國於宋。頗收殷馀民,以封武王少弟封為衛(wèi)康叔。晉唐叔得嘉穀,獻(xiàn)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于兵所。周公受禾東土,魯天子之命。初,管、蔡畔周,周公討之,三年而畢定,故初作大誥,次作微子之命,次歸禾,次嘉禾,次康誥、酒誥、梓材,其事在周公之篇。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成王在豐,使召公復(fù)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fù)卜申視,卒營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弊髡僬a、洛誥。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殘奄,遷其君薄姑。成王自奄歸,在宗周,作多方。既絀殷命,襲淮夷,歸在豐,作周官。興正禮樂,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頌聲興。成王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賜榮伯作賄息慎之命。 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以為王業(yè)之不易,務(wù)在節(jié)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顧命。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低跫次,遍告諸侯,宣告以文武之業(yè)以申之,作康誥。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馀年不用。康王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郊,作畢命。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立昭王子滿,是為穆王。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王道衰微,穆王閔文武之道缺,乃命伯申誡太仆國之政,作《命》。復(fù)寧。 穆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燿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先王之於民也,茂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財(cái)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鄉(xiāng),以文脩之,使之務(wù)利而辟害,懷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wù),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於戎狄之間。不敢怠業(yè),時序其德,遵脩其緒,脩其訓(xùn)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篤,奉以忠信。奕世載德,不忝前人。至于文王、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無不欣喜。商王帝辛大惡于民,庶民不忍,䜣載武王,以致戎于商牧。是故先王非務(wù)武也,勸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夫先王之制,邦內(nèi)甸服,邦外侯服,侯衛(wèi)賓服,夷蠻要服,戎翟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賓服者享,要服者貢,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先王之順祀也,有不祭則脩意,有不祀則脩言,有不享則脩文,有不貢則脩名,有不王則脩德,序成而有不至則脩刑。於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讓不貢,告不王。於是有刑罰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討之備,有威讓之命,有文告之辭。布令陳辭而有不至,則增脩於德,無勤民於遠(yuǎn)。是以近無不聽,遠(yuǎn)無不服。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犬戎氏以其職來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觀之兵’,無乃廢先王之訓(xùn),而王幾頓乎?吾聞犬戎樹敦,率舊德而守終純固,其有以御我矣!蓖跛煺髦盟陌桌撬陌茁挂詺w。自是荒服者不至。 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作脩刑辟。王曰:“吁,來!有國有土,告汝祥刑。在今爾安百姓,何擇非其人,何敬非其刑,何居非其宜與?兩造具備,師聽五辭。五辭簡信,正於五刑。五刑不簡,正於五罰。五罰不服,正於五過。五過之疵,官獄內(nèi)獄,閱實(shí)其罪,惟鈞其過。五刑之疑有赦,五罰之疑有赦,其審克之。簡信有眾,惟訊有稽。無簡不疑,共嚴(yán)天威。黥辟疑赦,其罰百率,閱實(shí)其罪。劓辟疑赦,其罰倍灑,閱實(shí)其罪。臏辟疑赦,其罰倍差,閱實(shí)其罪。宮辟疑赦,其罰五百率,閱實(shí)其罪。大辟疑赦,其罰千率,閱實(shí)其罪。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臏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五刑之屬三千!泵桓π。 穆王立五十五年,崩,子共王繄扈立。共王游於涇上,密康公從,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獸三為群,人三為眾,女三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不下眾,王御不參一族。夫粲,美之物也。眾以美物歸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猶不堪,況爾之小丑乎!小丑備物,終必亡。”康公不獻(xiàn),一年,共王滅密。共王崩,子懿王囏立。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孝王崩,諸侯復(fù)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 夷王崩,子厲王胡立。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而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dǎo)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極,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學(xué)專利,其可乎?匹夫?qū)@,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cái)∫。”厲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民不堪命矣!蓖跖眯l(wèi)巫,使監(jiān)謗者,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yán),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闭俟唬骸笆芹抵。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dǎo),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xiàn)詩,瞽獻(xiàn)曲,史獻(xiàn)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guī),親戚補(bǔ)察,瞽史教誨,耆艾脩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cái)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谥砸,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產(chǎn)財(cái)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 厲王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以及此難也。今殺王太子,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xiǎn)而不讎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于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fēng),諸侯復(fù)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 宣王不脩籍於千畝,虢文公諫曰不可,王弗聽。三十九年,戰(zhàn)于千畝,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 宣王既亡南國之師,乃料民於太原。仲山甫諫曰:“民不可料也!毙醪宦,卒料民。 四十六年,宣王崩,子幽王宮湦立。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shí)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cái)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shù)之紀(jì)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笔菤q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年,幽王嬖愛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蔽糇韵暮笫现ヒ玻卸颀堉轨断牡弁ザ栽唬骸坝,襃之二君!毕牡鄄窔⒅c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fā)之,至厲王之末,發(fā)而觀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譟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后宮。后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shí)亡周國!膘妒切趼勚,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zhí)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xiāng)者后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奔於襃。襃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襃,是為襃姒。當(dāng)幽王三年,王之后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后及太子,以襃姒為后,伯服為太子。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shù)舉烽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 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為桓王。桓王,平王孫也。 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五年,鄭怨,與魯易許田。許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八年,魯殺隱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桓王去歸。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莊王佗立。莊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殺莊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王殺周公。王子克奔燕。 十五年,莊王崩,子釐王胡齊立。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閬立;萃醵。初,莊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寵。及惠王即位,奪其大臣園以為囿,故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謀召燕、衛(wèi)師,伐惠王;萃醣紲,已居鄭之櫟。立釐王弟穨為王。樂及遍舞,鄭、虢君怒。四年,鄭與虢君伐殺王穨,復(fù)入惠王;萃跏辏n齊桓公為伯。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鄭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莺笊鍘,有寵於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帶與戎、翟謀伐襄王,襄王欲誅叔帶,叔帶奔齊。齊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晉。王以上卿禮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jié)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蓖踉唬骸熬耸,余嘉乃勛,毋逆朕命!惫苤僮涫芟虑渲Y而還。九年,齊桓公卒。十二年,叔帶復(fù)歸于周。 十三年,鄭伐滑,王使游孫、伯服請滑,鄭人囚之。鄭文公怨惠王之入不與厲公爵,又怨襄王之與衛(wèi)滑,故囚伯服。王怒,將以翟伐鄭。富辰諫曰:“凡我周之東徙,晉、鄭焉依。子穨之亂,又鄭之由定,今以小怨棄之!”王不聽。十五年,王降翟師以伐鄭。王德翟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平、桓、莊、惠皆受鄭勞,王棄親親翟,不可從!蓖醪宦。十六年,王絀翟后,翟人來誅,殺譚伯。富辰曰:“吾數(shù)諫不從。如是不出,王以我為懟乎?”乃以其屬死之。 初,惠后欲立王子帶,故以黨開翟人,翟人遂入周。襄王出奔鄭,鄭居王于氾。子帶立為王,取襄王所絀翟后與居溫。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晉,晉文公納王而誅叔帶。襄王乃賜晉文公珪鬯弓矢,為伯,以河內(nèi)地與晉。二十年,晉文公召襄王,襄王會之河陽、踐土,諸侯畢朝,書諱曰“天王狩于河陽”。 二十四年,晉文公卒。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頃王壬臣立。頃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為定王。 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之戎,次洛,使人問九鼎。王使王孫滿應(yīng)設(shè)以辭,楚兵乃去。十年,楚莊王圍鄭,鄭伯降,已而復(fù)之。十六年,楚莊王卒。 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簡王夷立。簡王十三年,晉殺其君厲公,迎子周於周,立為悼公。 十四年,簡王崩,子靈王泄心立。靈王二十四年,齊崔杼弒其君莊公。二十七年,靈王崩,子景王貴立。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蚤卒。二十年,景王愛子朝,欲立之,會崩,子丐之黨與爭立,國人立長子猛為王,子朝攻殺猛。猛為悼王。晉人攻子朝而立丐,是為敬王。 敬王元年,晉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澤。四年,晉率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為臣,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復(fù)作亂,敬王奔于晉。十七年,晉定公遂入敬王于周。 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 四十一年,楚滅陳?鬃幼洹 四十二年,敬王崩,子元王仁立。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 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以續(xù)周公之官職;腹,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為諸侯。 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驕立。是歲盜殺楚聲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xiàn)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復(fù)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 十年,烈王崩,弟扁立,是為顯王。顯王五年,賀秦獻(xiàn)公,獻(xiàn)公稱伯。九年,致文武胙於秦孝公。二十五年,秦會諸侯於周。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三十三年,賀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后諸侯皆為王。 四十八年,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慎靚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適立。司馬翦謂楚王曰:“不如以地資公子咎,為請?zhí)印!弊蟪稍唬骸安豢。周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疏於周也。不如請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請令楚之以地!惫⒐泳虨樘印? 八年,秦攻宜陽,楚救之。而楚以周為秦故,將伐之。蘇代為周說楚王曰:“何以周為秦之禍也?言周之為秦甚於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謂‘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為秦取周之精者也。為王計(jì)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以疏之於秦。周絕於秦,必入於郢矣! 秦借道兩周之間,將以伐韓,周恐借之畏於韓,不借畏於秦。史厭謂周君曰:“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之敢絕周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fā)質(zhì)使之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曰‘韓彊與周地,將以疑周於秦也,周不敢不受’。秦必?zé)o辭而令周不受,是受地於韓而聽於秦!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惡往,故令人謂韓王曰:“秦召西周君,將以使攻王之南陽也,王何不出兵於南陽?周君將以為辭於秦。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逾河而攻南陽矣。” 東周與西周戰(zhàn),韓救西周;?yàn)闁|周說韓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國,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而西周之寶必可以盡矣! 王赧謂成君。楚圍雍氏,韓徵甲與粟於東周,東周君恐,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於是。臣能使韓毋徵甲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高都!敝芫唬骸白悠埬,請以國聽子!贝婍n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國乃徵甲與粟於周,是告楚病也!表n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蔽宕唬骸昂尾慌c周高都?”韓相國大怒曰:“吾毋徵甲與粟於周亦已多矣,何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曷為不與?”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 三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yǎng)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shù)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yǎng)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fā)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fā)不中者,百發(fā)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四十二年,秦破華陽約。馬犯謂周君曰:“請令梁城周!蹦酥^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則犯必死矣。犯請以九鼎自入於王,王受九鼎而圖犯!绷和踉唬骸吧。”遂與之卒,言戍周。因謂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將伐周也。王試出兵境以觀之!鼻毓霰S种^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請后可而復(fù)之。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后舉事且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謂周曰:“公不若譽(yù)秦王之孝,因以應(yīng)為太后養(yǎng)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為公功。交惡,勸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鼻毓ブ埽軆庵^秦王曰:“為王計(jì)者不攻周。攻周,實(shí)不足以利,聲畏天下。天下以聲畏秦,必東合於齊。兵弊於周。合天下於齊,則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勸王攻周。秦與天下弊,則令不行矣! 五十八年,三晉距秦。周令其相國之秦,以秦之輕也,還其行?椭^相國曰:“秦之輕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國之情。公不如急見秦王曰‘請為王聽東方之變’,秦王必重公。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齊重,則固有周聚以收齊:是周常不失重國之交也。”秦信周,發(fā)兵攻三晉。 五十九年,秦取韓陽城負(fù)黍,西周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秦?zé)o得通陽城。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盡獻(xiàn)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xiàn),歸其君於周。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單心}狐。后七歲,秦莊襄王滅東周。東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太史公曰:學(xué)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shí)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fù)都豐、鎬。至犬戎?jǐn)∮耐,周乃東徙于洛邑。所謂“周公葬畢”,畢在鎬東南杜中。秦滅周。漢興九十有馀載,天子將封泰山,東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號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史記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jì)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卷一 五帝本紀(jì)第一 卷二 夏本紀(jì)第二
卷三 殷本紀(jì)第三 卷四 周本紀(jì)第四
卷五 秦本紀(jì)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jì)第六
卷七 項(xiàng)羽本紀(jì)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jì)第八
卷九 呂太后本紀(jì)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jì)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jì)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紀(jì)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第一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歷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 平準(zhǔn)書第八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張耳陳馀列傳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卷一百一 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 卷一百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卷一百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卷一百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卷一百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卷一百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卷一百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 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