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米粉固然是早餐的 “當家花旦”,但包子鋪里飄出的騰騰熱氣,同樣是城市煙火氣的重要注腳。從老字號到街邊小店,每一家包子鋪都有著獨特風味,是長沙人舌尖上的溫暖慰藉。今天,就帶大家探尋長沙那些值得一嘗的包子鋪。
清泉閣包子鋪:百年堅守,一元情懷
📍地點:長沙市中山路
清泉閣堪稱長沙包子界的傳奇,招牌筍肉包僅售一元,個頭比拳頭還大,15 年未曾漲價。選用福建三明農戶直供的鮮筍,搭配肥瘦相宜的豬肉,餡料鮮嫩多汁,湯汁滲透到松軟的包子皮,每一口都是扎實的滿足。除了筍肉包,鹽菜糖包也別具風味,鹽菜與白糖巧妙融合,甜咸交織,口感豐富。
店內 40 多位師傅,近半有著十幾年的資歷,堅守傳統制作工序。老面與新面 “碰面” 發(fā)酵,手工捏褶,木質案板上的每一個動作,都飽含歲月沉淀。這里每天能賣出約 5 萬個包子,門口的長隊從早到晚,顧客有從河西專程趕來的老人,也有受抖音直播吸引而來的年輕人,它早已成為長沙的美食地標。
百年德園:非遺傳承,包點世家
📍地點:長沙市侯家塘立交橋西南角等多家分店
“楊裕興的面,徐長興的鴨,德園的包子真好呷!” 這句順口溜在長沙家喻戶曉。清光緒年間創(chuàng)立的德園,歷經歲月變遷,如今依然門庭若市。肉包是當家招牌,老面發(fā)酵的面皮蓬松暄軟,麥香十足;肉餡精選食材,調味恰到好處,咸香可口。除了經典肉包,銀絲卷也備受青睞,色澤潔白,口感綿軟,絲絲縷縷中帶著清甜。
德園包子制作工藝已入選市級非遺名錄,有著十八道精細工序。從第四代傳人潘業(yè)紀到第五代龍元,不斷對技藝進行標準化、規(guī)范化,在佳海工業(yè)園設立工廠,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讓德園包子走向全國各地。
金湘權包子鋪(芙蓉中路店):鹵香滲透的獨特風味
📍地點:長沙市芙蓉中路
金湘權以鹵味聞名,沒想到包子也做得獨具特色。招牌鹵香排骨包是一絕,選用自家鹵制的排骨做餡,鹵香濃郁且不膩,排骨肉質緊實有嚼勁,與松軟的面皮搭配,層次感豐富。還有醬肉包,醬香味十足,咸甜適中,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滿滿的誠意。
店里環(huán)境干凈整潔,鹵味和包子的香氣交織在一起,讓人未食先饞。早上來這里,買上幾個包子,再搭配一份鹵味,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是不少上班族的選擇。
雙燕樓:餛飩出名,包子也不賴
📍地點:長沙市三王街店等分店
雙燕樓以餛飩聞名長沙,但它家的包子同樣值得一試。店內包子種類豐富,鮮肉包肉餡緊實,湯汁飽滿,咬上一口,肉香四溢。糖油包外皮油亮,內里包裹著甜蜜的糖漿,輕輕一咬,甜蜜的滋味在口中散開,甜而不膩。
雙燕樓的餛飩制作精細,餛飩皮手工壓制,薄如蟬翼,而包子也延續(xù)了這種對品質的追求。店里環(huán)境干凈整潔,服務熱情周到,無論是早餐時分,還是閑暇時光,來這里點上幾個包子,感受老長沙的傳統風味,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長沙,每一家包子鋪都承載著一份生活的溫度;蚴前倌陚鞒械睦献痔,用堅守詮釋經典;或是跨界經營的特色店,以創(chuàng)新帶來驚喜。找個清晨,走進這些包子鋪,咬一口松軟的包子,感受長沙這座城市的煙火日常。如果你還知道哪些寶藏包子鋪,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一起探尋長沙的美味包子。
以上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