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提到“老長沙味兒”,大多數人腦海里蹦出來的,無非是人潮洶涌的太平街、潮宗街。但“西園北里”,這四個字,恐怕很難成為第一反應。
一條不過600來米、拐了幾個彎的Z字形小巷,就這么安靜地盤踞在湘春路上。
巷口那座“西園北里歷史陳列館”是最好的開場白。據說這里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唐代,看著眼前安靜的“西樓”老建筑,那些書本里的歷史片段,好像一下子有了觸感和溫度。
這里曾是名副其實的“冠蓋之地”,墻上陳列的,是那些從這條巷子走出去、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風云人物。西園北里1號的帥孟奇,50號的李立,52號的杜心五……一串串門牌號背后,就是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
在這里,美食不僅是為了讓你拍照打卡的,而是實實在在融進了街坊鄰居的日常里。
街邊那家“老阿媽妮餛飩”,開了23年,是附近居民早餐桌上的人氣王。三四張小桌,老板操著一口海南普通話,餛飩在翻滾的大鍋里起起落落。
從西園北里拐出來,就是“矮子粉店”。重新裝修過的門面,帶著點老式小食店的文藝范兒。點上一碗麻辣牛肉蓋碼粉,紅油湯汁把每一根米粉都浸潤得油亮誘人,還沒開嗦,食欲就已經被勾起來了。
當然,這條小巷的驚喜遠不止于此。黑膠、咖啡、舊書……不長的巷子,卻裝滿了文藝的靈魂。
“佛里燈”,Freedom,一家藏在巷尾拐角處的黑膠唱片店。光聽名字,就覺得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它像一個結界,悄悄地隔開了城市的喧囂與浮躁,成了許多人的精神庇護所。
就在我們以為已經走到巷子盡頭時,一個不經意的拐角,讓我們撞見了這家“拓荒書屋”。揣著好奇走進去,濃郁的紙墨香瞬間將我們包圍。那些書頁泛黃、帶著明顯歲月痕跡的舊書,仿佛每一本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時過境遷,西園北里這條偏居城北一隅的小巷,依舊聽著蟲鳴鳥叫,固執(zhí)地保留著老長沙的味道。
如果你厭倦了千篇一律的城市節(jié)奏,想找回長沙最本真的記憶,那么,來西園北里走走吧。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