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望城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姚建剛
4月18日,我的幫扶對象、望城區(qū)丁字灣街道雙橋村貧困戶王正良打來電話說,他家門前的水泥路通了之后,最近有兩批豬販上門來看豬了,紛紛表示等豬再長幾斤肉,就開車過來拖豬。我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雖說手頭的事不少,仍忍不住要過去看一看。
驅(qū)車半小時,便到了雙橋村。過一個塘基,拐一個彎,再上一個坡,就是王正良家的后山了,新修的水泥路正好從后山中間直插過去。老遠,就看見他站在水泥路口張望。老王今天特別興奮,一把握住我的手,連聲說:“還是你講得對,路通了,脫貧才有希望!”
老王拉著我,快步朝水泥路走去。水泥路不寬,剛好能過一臺貨車;水泥路很短,不到50米。走在上面,我卻有一種走在康莊大道之感。
記得前幾次來老王家,都要從他家前面一條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走過。經(jīng)過這條小路到老王家,要走好幾分鐘,少說也有兩三百米。
第一次來時,我和老王聊:“怎么就沒想起重新找條路呢?”
老王說:“習慣了,也就沒去想那些事。”
我說:“公路通,百業(yè)興。”
老王迷惑地望著我。看來,與群眾聊天還真不能文縐縐。
我趕緊換了一個話題,問老王:喂了幾頭豬?因為進來時,老遠就聞到了豬屎味。
果然,老王打開了話匣子:“一頭母豬,前段下了7只崽,F(xiàn)在豬都長大了,一直沒人來問。細伢子又要開學了,學費就全靠這幾頭豬了!
老王62歲,一家三口人,妻子疾病纏身,兒子在讀大學,妻子的藥費和兒子的學費是一家沉重的負擔。我到豬舍看了看,7頭豬膘肥體壯。
“要是有一條路能開車進來,估計來買豬的人會多點呢!”我說。
老王道:“可能吧。”
“那我們看看有什么地方能修路進來?”我有點興奮了。
其實,來老王家之前,我早已找村里的同志了解了他家情況。老王勤快,但有點固執(zhí)。在他家后山有一條小巷子連接山后的公路,只幾十米長,如果拓寬點,是可以進出車輛的。前些年,村上做過老王的工作,沒做通。
見我又提修路的事,老王有點戒備。我只好乘勝追擊:“只要路通了,我保證你的豬有人買!
老王一聽有人買豬便面露喜色:“后山有條路,你看行啵!”
后山這條路很窄,荊棘叢生。我鼓勵老王自己動手,把草和灌木清理干凈,把路拓寬點。背后,我又交待村里的同志,對照水泥路“戶戶通”的政策,幫老王把水泥打好;不足部分,我們大家再幫一點,并囑咐村支書介紹幾個買豬的來。
從老王家回來,我感到心情特別舒暢。扶貧要扶“精氣神”,老王的思想通了,又勤勞肯干,加上我們再有針對性地幫扶一把,他家脫貧在望。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