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脫胎漆器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zhèn)瓷器齊名,郭沫若曾賦詩贊譽:“漆從西蜀來,胎自福州脫,精巧嘆加工,玲瓏生萬物!福建博物院藏有被譽為福州“漆器三寶”的三件近代脫胎漆器作品——荷葉瓶、竹根瓶、提籃觀音,為沈紹安后人沈正鎬的作品,它們質地輕巧堅固,造型典雅大方,紋彩華美艷麗,器表光亮如鏡,裝飾豐富多彩,是福州脫胎漆器的巔峰之作。

荷葉瓶
荷葉瓶,高99厘米,外形宛如一片荷葉,上卷為瓶,自然翹曲,以紅色荷花和綠色小葉繞底為座,荷花或含苞待放,或盡情綻放,色彩鮮艷,生機勃勃。
竹根瓶,高113厘米。漆瓶仿竹根形狀,漆色黃中泛綠,光滑柔潤。
提籃觀音,通高75.5厘米。觀音為古銅色,面目端莊,微露笑意,肩披長帶,手提魚籃,赤足立于卷浪荷花座上,神情嫻靜,自然生動。
說到福州脫胎漆器,人們總會把它同沈紹安這個名字連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藝美術界都以沈紹安三字作為脫胎漆器的正宗代表和首創(chuàng)者。
清乾隆年間,漆匠沈紹安在一座寺廟里發(fā)現大門的匾額雖然木頭已經朽爛,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細心的沈紹安得到啟發(fā),不斷琢磨試驗,一門新的漆器工藝從此誕生。
脫胎漆器的每一件作品都要歷經數十道工序,有時甚至要幾個月時間方能完成,才能擁有輕巧又堅固,不變形、不褪色的完美品質。1887年,閩浙總督許應骙為了取悅慈禧太后,向沈家買了一批脫胎漆器送進宮里,慈禧太后看后眼前一亮,直接賞賜沈正鎬、沈正恂兄弟“四品商勛,五品頂戴”,1910年又晉升“一品商勛,四品頂戴”。

同年,脫胎漆器參加美國圣路易斯博覽會,1911年參加意大利覺蘭多博覽會,1914年參加德國柏林衛(wèi)生展覽會,1924年參加英國倫敦博覽會……均獲得各種獎章、獎狀,被譽為“珍貴黑寶石”和“東方珍品”。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福州脫胎漆器藝術性和實用性更上一層樓,已經發(fā)展為18類1200多個花色品種。
各種樣式的美好被福建人層層“雕鑿”在漆器上,用時光打磨品質,用匠心匯聚福氣,終于造就了這種“天下諒無雙,人間疑獨絕”的文化傳奇。
2006年5月,“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文物里的福(荷葉瓶 竹根瓶 提籃觀音)音頻:00:0004:15點擊上圖開始純享音頻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