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附條件”“當天放貸”
“無擔保、抵押”“利率低”
面對這些極具誘惑性的
“快速貸款”廣告
消費者千萬別信!
這些通過
營銷電話、短視頻、短信等形式
出現(xiàn)的“快速貸款”廣告
很可能是新型網絡違法犯罪詐騙
❗❗❗
資料圖
近日,中國銀保監(jiān)會福建監(jiān)管局發(fā)布金融消費風險提示:
不法分子正以此類低門檻快速獲貸為誘餌要求客戶授權辦理相關金融業(yè)務,達到騙取資金的目的。提醒有借款需求的消費者要提升防詐風險意識。
① 以“低利息、免擔保、不查征信、快速放款”吸引消費者,利用消費者急需資金的特點,誘導消費者下載釣魚APP。
② 誘導消費者在下載的APP上錄入身份證、銀行賬號等個人重要信息,或者通過屏幕共享的方式在“貸款平臺”上進行操作。
③ 消費者提交“貸款申請”后,再以“信息不正確、賬戶有異”等原因提出將“凍結”賬戶資金。
④ 要求消費者提交一定金額的保證金、認證金到“認證對接賬戶”,以確認該賬戶為消費者本人所有,如未繳納放款資金,則無法正常使用消費者名下銀行卡。
⑤ 發(fā)送偽造紅色印章的“官方文件”或銀行卡凍結截圖等,并提示未繳納保證金將產生貸款逾期、被納入征信黑名單等問題。
中國銀保監(jiān)會福建監(jiān)管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辦理貸款業(yè)務要注意以下4個方面:
認清金融服務官方平臺、合法渠道,從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官方APP等渠道獲取金融服務。依法取得金融業(yè)務經營許可的正規(guī)金融機構不存在所謂的認證銀行賬號,不會向金融消費者索要賬戶密碼。
堅持科學消費觀念,量力而行,適度消費。要樹立理性借貸觀念,綜合評估個人還款能力,在風險承受能力范圍內,按實際需要選擇適當?shù)慕鹑诋a品和服務,避免陷入“拆東墻補西墻”“借新債還舊債”。
提高識別詐騙的能力,警惕貸款營銷宣傳中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息費標準等手段。不輕信陌生來電、不點不明鏈接,不輕易通過他人提供的非正規(guī)渠道下載各類APP。同時,注意保管好身份證、銀行賬號及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不隨意委托他人簽訂協(xié)議、授權他人辦理金融業(yè)務,不向來歷不明的第三方匯款。
若對金融業(yè)務存在疑問,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向有關金融機構或監(jiān)管部門咨詢核實。同時,主動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啟“來電預警”功能,積極舉報詐騙電話,如發(fā)現(xiàn)陷入不法欺詐陷阱,應保存好相關證據(jù),及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