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獨居老人而言,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南京張女士的母親住在東井一村小區(qū),多年前,母親家門口有一棵大樹。如今大樹已被砍去,徒留一個樹根?此浦皇且粋小小的凸起,卻給張女士的母親造成巨大不便。

樹根位于東井一村93棟2號樓,正巧長在張女士母親家門前的圍墻內。張女士表示,這里是原南京734廠分配的房子,在十多年的生長中,樹木長高長粗,周邊的磚頭也被頂起,凹凸不平。

按照張女士的說法,曾經有人來處理過樹木,當時鋸樹的人承諾會清理樹根,但多年過去一直沒有下文。張女士家門前的圍墻內有兩處這樣的樹根,安全隱患一直存在,年近九十的獨居母親也曾被樹根絆倒摔傷。

在張女士周邊鄰居的院內,同樣也能看到凸起的樹根。近兩年,張女士多次向734廠和小區(qū)所在社區(qū)反映,希望樹根能早日被處理。
在張女士看來,種樹鋸樹、建圍墻都是原南京734廠的行為,廠里理應平整地面,消除安全隱患。而且在東井一村小區(qū)內,就有原734廠的一處辦公點。辦公點的退休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負責管理承租房,其余問題一概不管。

隨后,零距離記者來到了事發(fā)地所屬的東井亭社區(qū)。社區(qū)一位副主任張瑩表示,張女士曾提出過自費500元,再由社區(qū)和734廠出資一部分,共同解決樹根問題,社區(qū)也聯系過小區(qū)物業(yè)和施工隊,可都由于費用問題最終擱淺。
按照小區(qū)內的維保人員的說法,五百元的數額不夠,雖然地面上只是一個樹根,但想要徹底挖出需要花費大量人力和時間。

而社區(qū)方面認為,東井一村、東井二村共計六十棟左右的居民樓,產權仍在原南京734廠,對方“三供一業(yè)”移交流程沒走完,只是將300萬的維修基金移交到南京市維修基金辦公室,理應由廠里向上申請,動用維修基金消除樹根隱患。張瑩副主任表示,街道和社區(qū)此前多次和734廠溝通,并且當面給市維修基金辦公室打過電話,對方也給出明確回復,因為“三供一業(yè)”流程未走完,動用維修基金必須“誰交錢誰申請”。

隨后,零距離記者和張瑩副主任一起,再次前往東井一村小區(qū)內原734廠辦公點。溝通現場,張瑩副主任和原南京734廠退休辦工作人員電話聯系,電話中對方表示,向南京市維修基金辦公室移交的是400多萬的房屋維修基金。樹雖然是廠里栽的,但廠早已不在,產權自然不在廠里,處理樹根的問題無法管。


多方僵持不下而隱患又始終存在,當被問及社區(qū)是否可以將此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時,張瑩副主任表示,為民辦實事資金一年大約有9000元左右的額度,并且要到2024年才計劃上報,這部分費用大多用于公共區(qū)域,樹根的位置比較尷尬。對于是否能夠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還需要繼續(xù)向上級請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