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學期末
不少騙子又瞅準時機“登場”
通過各種方式混入班級群
冒充班主任或者老師
在群里發(fā)送收費信息
以交資料費為由向家長行騙
近日
銀川一所學校的多名家長
就遭遇了這樣的騙局
6月12日上午8點多,家長沈先生在孩子的班級群里看到一條消息,稱:“暑期來臨,要開始征訂暑假作業(yè),一套6本,共計99元,要求當天晚上全部上交。”隨后,發(fā)布消息的人在群里發(fā)起了群收款,并@了群內所有的家長們。
沈先生看到發(fā)布消息的人頭像是班主任老師的頭像,昵稱也和班主任老師極為相似,加上群里消息催的比較著急,所以沒有細看便第一時間支付了這筆資料費,不料剛過去了兩分鐘,班主任老師就在群里聲明,收款信息并不是他本人發(fā)送的,向家長們收費的是冒充班主任的“假老師”,但這時已經有十八位家長交了錢,上當受騙。
原來
騙子將自己的微信換成和老師一樣的頭像
昵稱也和老師極為相近
將自己包裝成為一個“假老師”進行收費
那么,騙子是怎樣混進家長群的呢?
經過詢問,大家發(fā)現了“假老師”混進班級群的方式!霸诙兑羯嫌幸豢罹W絡游戲,騙子潛伏在里面,就會引誘學生提供班級微信群的二維碼,提供二維碼的可以獲得四十八小時免費游戲裝備,就有學生拿家長的手機將班級微信群的二維碼分享給了騙子,作為小孩不知道這樣做會造成什么后果,但是騙子在拿到二維碼之后,就開始進群行騙!鄙蛳壬f。
其實發(fā)現被騙后
家長們再回頭看群里的消息
仔細辨別還是可以發(fā)現漏洞
沈先生說:“再仔細去看騙子發(fā)的通知,其實錯字連篇。并且在群里面學校老師是從來不會去收費的,當時如果我們多想一想,多去問為什么?哪怕核實一下也不會被騙。”目前家長們也已經報警處理,但這次的被騙經歷,也給了他們一個警示,因為警惕性太低,沒有第一時間識破騙子的手段,導致自己落入陷阱。
那么遇到類似的騙局
如何避免讓自己落入陷阱呢?
<,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警惕學期末騙局!
民警教你破解“假老師”騙術
其實總結此類詐騙手法,不難發(fā)現他們行騙的三個要素:“進群、冒充、利用時間差行騙。”
針對這一特點,銀川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情報信息大隊副大隊長楊超分析,可以通過以下三招來破解騙局:“第一,無論是微信群還是QQ群,群管理員可以通過設置‘進群驗證’防止騙子隨意進入家長群,家長進群后,也可以按要求更改昵稱,便于老師識別和管理;第二,家長可以給真老師設置自己能識別的名字進行備注,這樣就算騙子修改頭像和昵稱,家長也可以通過自己設置的昵稱將冒充者篩查出來;第三,家長們在看到群里發(fā)布的收費信息時,不要著急交費,可通過電話聯(lián)系班主任、老師本人核實信息真?zhèn)危苊獗或_!
臨近期末
會有不少騙子瞅準時機
冒充老師
想盡辦法潛入班級學校群
發(fā)送收取資料費、學雜費信息
警方再次提醒廣大的家長、老師、以及學生:
收到類似轉賬匯款信息時,務必第一時間進行核實;同時保管好個人隱私信息,不要將自己的個人信息隨意發(fā)布在網絡或者微信朋友圈內;家長也應該保管好自己的手機,看護好孩子,不要讓孩子隨意上網注冊游戲平臺賬號,進行充值;此外,校方和家長也要負起群管理的責任和義務,對入群人員進行有效管理,發(fā)現有人發(fā)布詐騙信息,第一時間發(fā)布澄清信息,不讓騙子有可乘之機。希望廣大學生、家長都能擦亮眼睛,保護好個人隱私信息、提高警惕,不落入陷阱。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