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北京市南郊觀象臺氣溫沖上39.4℃,打破6月中旬最高氣溫紀錄。當天,北京一中年女子因昏迷被送醫(yī),當時體溫高于42攝氏度,被診斷為熱射病。此后經近7小時搶救,于17日凌晨不幸離世。“熱射病即重度中暑,如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高達70%至80%,但熱射病通常不是突然發(fā)生的。”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yī)師遲騁介紹,上述女性患者在戶外帶娃活動回家后,曾出現頭暈乏力等先兆中暑的癥狀。據了解,她沒有及時采取調適措施,繼續(xù)處于沒有開空調的悶熱、西曬房間內,直至“叫不醒”才被家人發(fā)現、送醫(yī),此時為時已晚。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中度中暑與重度中暑4個階段。“先兆中暑與程度最嚴重的熱射病之間,尚有一個進展過程。如果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大部分中暑患者是不會發(fā)展到熱射病的!遲騁介紹,先兆中暑的主要表現為頭暈、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此后體溫升高、出現發(fā)熱,但沒有意識轉變,則進入了輕度中暑階段。如不加干預,體溫將持續(xù)升高,可達40℃至42℃的高熱,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識障礙,則進入了中、重度中暑的階段。最嚴重的中暑即熱射病,通常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如發(fā)生先兆中暑、輕度中暑,該如何處理呢?遲騁說,一旦發(fā)生中暑,要將病人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患者衣扣,并通過擦拭、冰敷等幫助患者降低體溫。降低室內溫度的同時,要給患者補充體液,推薦補充淡鹽水等含有鹽分的液體,補充中暑導致的體液和電解質丟失!昂喲灾物理降溫、降低室溫、補水,就可能逆轉或終止患者的中暑進程。”什么情況下需要送醫(yī)呢?遲騁說,如果患者出現了體溫升高、肢體抽搐或嗜睡、認知障礙等意識改變,就要及時送醫(yī)救治了。高溫天仍在持續(xù),遲騁提醒說:高溫、高濕環(huán)境工作或學習者,一定要注意休息!白詈妹30分鐘左右就到陰涼通風處休息5到10分鐘。及時補充水分,綠豆湯、涼茶等都是推薦的防暑降溫飲品!戶外活動一定要避開最炎熱的午后時段。遲騁建議,可選擇一天中較涼爽的清晨或傍晚戶外活動,避免劇烈運動、不穿深色衣服,以防積熱導致體溫升高。同時,要重視先兆中暑癥狀,一旦出現頭暈、乏力、大汗、口渴等,要及時調整糾正。夏季飲食要盡量清淡,“辛辣刺激食物、抽煙飲酒等習慣容易加重濕熱體質。濕熱體質者更易中暑!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