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號上午九點半,距離國博入館時間剛過去半小時,就有游客絡繹不絕地到咨詢臺前詢問工作人員有關預約講解的問題。面對前來咨詢的游客,國博咨詢臺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無法預約付費人工講解,但可以選擇租用電子講解器:
游客:您好,有沒有租講解的?
咨詢臺:只能租機器,4樓。
7月19號上午九點十五分國博門前的入場隊伍/七月攝
游客:人工講解互動性更好
游客遲先生告訴“問北京”(北京新聞廣播新聞熱線651509053)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國博參觀,本想預約人工付費講解,但沒能成功。雖然目前可以租用機器講解,但他仍然認為人工講解帶來的互動體驗更好:
遲先生:沒約上,我覺得(講解)是必須的,要不然你就走馬觀花看一看,其實也沒啥意思。人工講解肯定你的問題隨時能夠解答,要是機器講解沒辦法隨時解答,只能按照他固定的一些問題或者介紹,完了就拉倒了,而且這個人工講解他通過言語交流,你能交流衍生更多的一些知識。
排隊進館的游客/七月攝
游客:先館外聽講解再進館參觀
在國博新規(guī)出臺前,一些游客提前預約了外來講解,但新規(guī)出臺后不少游客只能選擇取消相關服務。游客劉先生(化姓)告訴“問北京”記者,他選擇和家人在場館外聽完線上預約的人工講解后,再進到場館內參觀:
劉先生:因為他們進不來講解了,我們也是約不上,所以在APP上約的,在外面講完了再進來。
商家不提供近期國博講解服務/圖源:電商平臺
游客:不科學
游客李女士一家三口在線上預訂了研學團的講解,由于新規(guī)限制也只能取消,官方講解約不上、外來講解進不來,讓李女士覺得新規(guī)“有點不科學”:
李女士:官方沒約上,他們哪有啊。我一開始約的是外面的研學團,人家取消了就沒有了,很不科學,他又沒有那么多人(講)。
咨詢臺:付費講解不夠約
那么,有什么辦法能讓游客們夠預約到官方講解呢?記者向咨詢臺的工作人員“取經”,工作人員打開官方預約界面告訴“問北京”記者,從7月19日到7月26日的所有官方付費講解都已經售空,目前只能現場選擇公益講解或者租賃電子講解器:
咨詢臺:約不了講解,就是針對某個展廳進行收費的講解(約不了)。想預約付費講解,就提前在手機上約,現場沒有,F在人多半個月以內都約不上。那天天兩三萬人,講解肯定是約不夠約的。
講解預約界面/七月攝
新規(guī)實施后三種選擇
目前國博內有哪些講解方式可以選擇呢?記者現場探訪發(fā)現新規(guī)實施后,目前游客主要有三種選擇。一是國博方面提供的公益人工講解,7月19日記者在國博的官方微信公眾號中看到發(fā)布有7月18日到23日各展廳講解的安排場次,其中古代中國的場次最多,同時又細分為古代中國全程講解和部分講解,現場的講解員告訴記者全程講解大概需要花費2個小時,部分講解更為細致時長約為1個小時。在公益講解隊伍中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聽講,講解開始后,一位小朋友即興提問,不過講解員告訴他由于有講解時間有限,因此要以講解為主:
講解員:西周時期、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那我們來了解一下......
小朋友:你這念的是?
講解員:小朋友咱們就一個小時,所以我盡量的把多的內容給大家,你就別再插話了,要不然你們聽的內容就少了,好嗎?
周邊游客:別打岔。
公益講解場次/國博官微
游客:公益講解擁擠、聽不清
官方提供的公益講解內容權威,但跟隨的游客眾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驗,一位游客告訴記者:
游客:我聽了一會兒,喇叭聲音很小,基本上聽不到的,而且很擁擠,基本沒啥效果。
公益講解隊伍/七月攝
人工付費講解難預約
第二種是付費拼團講解,每個團最多為15人,需要在官網上提前1到7天預約,但沒有公布講解預約的放票時間,記者多次登錄官網查看,可預約場次余票均為零。和公益講解有所不同,付費游客戴有藍牙耳機連接著講解員的麥克風,講解內容只在導游和游客之間傳播。在古代中國的展廳入口處,一位預約了收費講解的家長告訴記者,她認為收費講解顯然比公益講解的體驗更舒適,同時官方講解的內容也讓家長感到放心:
家長:半夜12點他會放票出來,不是很好搶的。我們帶著孩子,我覺得其他網上講的肯定沒有他們館里的自己講的好。我看了一下攻略,他們講解的還可以。很多外面的講解,可能就沒有那么專業(yè),反正就來一次就給他聽一下。
付費講解隊伍/七月攝
這位家長表示,付費講解中親子場最為劃算一大一小225元,成人場1人200元,講解時長都是2小時。不過由于親子場更難預約,他們只能為孩子購買成人場的講解:
家長:如果有小孩子的話,親子其實這個是最合算的。一組只要200多元,但因為那個很難搶的,因為大家都去搶那個便宜的,我們最后是搶了成人組,是一個人200元。
游客:人工講解互動性更好
第三種講解服務,可以選擇四樓展廳提供的電子講解器,四層提供的租用設備大約有九臺,平均每臺機器有45部可租賃設備,租用價格為三小時48元,但上午十點半,已經有三臺機器顯示沒有剩余設備了。
游客正在租用電子講解器/七月攝
一位正在使用電子講解器的游客告訴記者,她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后覺得講解內容還不錯,美中不足的是電子講解主要提供古代中國展廳和4層部分展廳講解內容:
游客:不是說所有的樓都有,負一層還有樓上四樓的有講解,講的挺不錯的。
游客正在使用的電子講解器/七月攝
旅行社:可接待小部分游客進場
記者在場館探訪時,沒有看到有外來講解人員。不過記者通過線上和電話咨詢了數十家旅行社,其中一家已經經營十多年的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仍可以接待兩到三位游客進場講解:
旅行社:三個人可以,國博的話,現在我們講解基本上就是兩個半到三個小時,講1500一場。
記者:不是說外來講解不讓進?
旅行社:我這有辦法講不就得了么。兩三個人可以,你要人多了我不敢應。
商家表示可以再館內先看后講/電商平臺聊天記錄
有證導游:審核標準不明確
新規(guī)顯示,國博并非完全禁止外來講解進入,而是需要經過國博的審批把關。不過也有線上的旅行社表示,他們已經按要求向國博提交了審核資料,但還沒有接到審核通過的通知。
從事了十多年導游工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國博發(fā)布的通知中,審核標準還不夠明確:
張先生:其他機構事業(yè)單位,你要提前5天去報備的話,又沒說是有哪些機構有這個資質,就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一個說法,說你是旅行社怎么去報備,你是學校怎么去報備,所以大家就一頭霧水。那如果說旅行社可以去報備的話,那是不是又恢復了之前的那個研學式的講解,那大家就等于說我去報備一下就行了?
通知全文/國博官網
文物局:導游證不等于講解證
那么像張先生這樣有導游證的工作人員能否代表了他們具備博物館講解的資質呢?記者咨詢了北京市文旅局、北京市文物局,其中負責博物館相關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的工作人員表示,導游證并不等于講解證,目前市屬各博物館有自己培訓審核講解員的流程:
博物館處:導游證不意味著講解證,而且各個館它是有自己的標準,而且有些館它的上級機關機構跟我們不一樣,比如有些是什么園林局的,他們一般會遵循園林局的那套東西。
國博:通知內容可能會細化
記者注意到,在7月9日國博發(fā)布《中國國家博物館關于規(guī)范館內講解秩序的通知》第三條中指出確因工作需要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的單位,必須提前5日提出申請,報備講解內容、講解人員、活動流程、安全責任等材料;第四條提到從事社會教育活動3年(含)以上,而且行業(yè)信譽良好的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團體,可以申請國博研學資質,那么,這兩種資質是同一個審核標準嗎?審核通過后會以什么形式通知呢?記者輾轉咨詢了負責講解審核工作的國家博物館社會教育部:
記者:對單位的資質有要求嗎?
國博:就是表上寫的能提供的就都按要求提供就可以了。
記者:對講解人員有要求嗎?比如說必須有導游證什么的?
國博:沒有這些要求。
記者:咱們審核主要是看哪些內容呢?
國博:看咱們的講解內容、流程還有單位資質規(guī)范這些。
記者:大概多久能夠拿到這個回復?
國博:看每天的這個申請量吧,如果通過審核,我們是會回郵件的,沒有通過就不會回復。
記者:我看咱們(第四條)還有一個從事社會教育事業(yè)三年信譽良好企事業(yè)單位?
國博:他這個是申請講解授權資質。
記者:和第三條不同,這等于是一個長期的資質?
國博:對。
記者:那什么算是行業(yè)信譽良好呢?
國博:行業(yè)信譽良好,就是沒有違法違規(guī)的之類的。
記者:那在經營的旅行社之類的那不都可以嗎?
國博:您可以提出申請,等待我們審核就好了。
記者:咱們這個標準之后會不會更細化?
國博:有可能會吧。
專家:新規(guī)實施后有利有弊
對此,華東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旅游系教授樓嘉軍分析說,博物館的講解員一般都是常態(tài)化體量,能夠滿足平峰時期游客的需求,不過在暑假高峰期講解需求激增,出臺這一規(guī)定優(yōu)化館內參觀環(huán)境的同時,也影響了一些游客的參觀體驗:
樓嘉軍:因為國博自身的講解人員的配備是屬于常態(tài)配置,是應付一般的游客的流量。面對高峰或者游客比較多的時候,講解肯定是不足的。(新規(guī)實施后)內容不太嚴肅的現象已經少多了,目前主要是由國博的講解員承擔講解活動,現在的環(huán)境自然是好。但是問題在于比如說游客希望獲得比較好的講解質量,因為你講解員還是有限的嘛,現在觀眾流量高峰的時候,肯定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
專家:講解員缺口難補充
旅游專家、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新規(guī)實施后,短時間內很難補充上講解員的缺口:
劉思敏:問題在于是旅行社持證的導游,是經過文化和旅游部,嚴格的考試發(fā)的證。因為他們現在考證來不及,等于是給他們設了一個限,特別現在旺季的情況下,哪去找那么多有證的講解員?這樣的話第一找不到,第二找到了也會壓縮時間,游客也得不到好的服務,第三一定會提高旅行團的成本,也提高游客的成本。所以我覺得應該呼吁行政主管部門及時的協調這個事情。
專家:應考慮到多樣化需求
樓嘉軍指出,國博應該進一步細化通知內容,對審核的資質要求更明確,盡量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
樓嘉軍:在出臺政策的時候,準備了什么樣的補救措施?難就難在操作細則,操作細則出來又是另一回事,導游能夠符合國博講解要求的講解員,那不是一天2天(培訓出來)的。因為游客是不一樣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為層次不一樣,他希望的了解的興趣點也差別很大。會涉及到一個問題,講解人員他的多元化的問題。因為講解人員只是個工作,不是每個講解人員,都是專家級的水準,這就需要我們講解團隊的構成,來源的構成要多樣化。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