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人們眼中頂天立地的英雄,為信仰戰(zhàn)斗到生命最后時刻。他們也是兒女、是丈夫、是兄長,是子女們等到兩鬢斑白卻也沒能等回來的父母……
在即將被奪走生命的那一刻,他們何以毅然決然地捐軀赴難、視死如歸?看完這些先烈們在生命最后時刻留下的文字,也許你會找到答案。
壹
他們是民族脊梁
用最后的話語喚起青年覺醒
李大釗
李大釗被毛澤東主席稱為馬克思主義引路人,“真正的老師”。正是他引入并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使那微弱的革命火種最終得以點亮中國。
1927年4月28日,是一個黑暗的日子。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nèi),反動軍閥不顧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推向刑場。
面對死亡,李大釗泰然自若,第一個走向絞刑架,恰如他在生命最后時刻所寫的那樣:
“釗自束發(fā)受書,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業(yè),實踐其所信,勵行其所知,為功為罪,所不暇計!
方志敏
1935年年初,在江西省玉山縣的懷玉山區(qū),時任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的方志敏,為了接應(yīng)部隊主力,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
連續(xù)激戰(zhàn)了幾天后,方志敏不幸被俘。
在《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字字滾燙:
“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這么光榮的一天,決不在遼遠的將來,而在很近的將來。我們可以這樣相信的,朋友!”
貳
他們是革命伉儷
并肩戰(zhàn)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何孟雄 繆伯英
李大釗是他們的證婚人,在致詞中稱贊他們是:黨內(nèi)一對為了共同的理想信仰而奮斗的英雄夫妻。
1929年10月,為躲避國民黨特務(wù)的追捕,繆伯英在河邊蘆葦叢中躲避了一夜,本就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
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繆伯英給深愛著的何孟雄留下一封絕筆信:
“既以身許黨,應(yīng)為黨的事業(yè)犧牲,奈何因病行將逝世,未能戰(zhàn)死沙場,真是恨事!孟雄,你要堅決斗爭,直到勝利。你若續(xù)娶,要能善待重九、小英兩孩,使其健康成長,以繼我志。”
送別妻子后,何孟雄繼續(xù)革命事業(yè)。1931年2月7日,何孟雄犧牲。
周文雍 陳鐵軍
為了革命事業(yè),他們將對對方的情愫深藏心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們把敵人的刑場作為新婚禮堂。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周文雍和陳鐵軍的秘密據(jù)點暴露,兩人同時被捕。
入獄后,懷著滿腔憤慨,周文雍提筆寫下絕筆:
“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生命最后時刻,1928年2月6日,周文雍與陳鐵軍留下兩人的第一張也是最后一張合影后,被押送到廣州紅花崗刑場,慷慨就義。
叁
他們是父親
用最深情的文字為至愛留下囑托
藍蒂裕
他是小說《紅巖》中“藍胡子”的原型,就義前夜,在煙盒紙上給5歲的兒子留下一首遺詩。
《示兒》:
你
耕荒,
我親愛的孩子;
從荒沙中來,到荒沙中去。
今夜,我要與你永別了。
滿街狼犬,遍地荊棘,
給你什么遺囑呢?
我的孩子!
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
把祖國的荒沙,
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1949年10月28日,藍蒂裕被押送到了重慶大坪刑場,慷慨就義,年僅33歲。
車耀先
1940年3月18日,中共地下黨員、中共川康特委軍事委員會委員車耀先被捕入獄,整整6年未能與家人再見面。
獄中,車耀先將自己的經(jīng)歷寫成傳記留給子女:
“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為終身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
最終,他沒能等到自傳完成的那天。1946年8月18日,車耀先被國民黨特務(wù)殺害于歌樂山松林坡,時年52歲。
肆
她們是母親
絕筆里飽含對兒女的殷殷期望
趙一曼
1935年11月,趙一曼在養(yǎng)傷期間被俘。面對日軍酷刑逼供,她寧死不屈、慷慨赴死,用自己的犧牲留給孩子最后一次身教:
“寧兒,母親對于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我最親愛的孩子。∧赣H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趙云霄
“小寶寶,我不能撫育你長大,望你好好長大成人,且好好讀書,才不負你父母的期望。可憐的小寶貝,我的小寶寶!你的母親于長沙陸軍監(jiān)獄署淚涕!
1929年3月26日,在給襁褓中的女兒喂過最后一口奶后,趙云霄毅然走上了刑場,犧牲時年僅23歲。
伍
他們是兄長
惦記著至親骨肉
李征明
在殘酷的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他留下滿是溫情的記憶。在給家人的書信中,李征明從不提及戰(zhàn)爭,更不會描述戰(zhàn)爭的殘酷場景。因擔心年齡小的妹妹看不懂字,他總是在信中圖文并茂。
1953年4月,戰(zhàn)斗間隙,李征明給家人寫下一封信:
“我在朝鮮一定爭取立功,給祖國增光!
在信紙背面,他用一幅畫向家人展示了朝鮮人民的生活場景,字里行間趣味橫生。
兩個月后,1953年6月23日,李征明在反擊戰(zhàn)中壯烈犧牲。
史硯芬
親愛的弟弟妹妹:
我今與你們永訣了。
我的死是為著社會、國家和人類,是光榮的,是必要的。我死后,有我千萬同志,他們能踏著我的血跡奮斗前進,我們的革命事業(yè)必底于成,故我雖死猶存。
這是史硯芬留給弟弟妹妹最后的絕筆。
史硯芬曾擔任共青團南京市委書記。1928年5月5日,剛剛參加完共青團中央大學支部會議后,史硯芬被國民黨密探跟蹤,不幸被捕。
1928年9月27日,史硯芬從容寫下絕筆信后,走向雨花臺刑場,英勇就義時年僅25歲。
陸
他們是兒子
生命最后不忘初心 不忘養(yǎng)育恩情
張云峰
1927年4月18日,佛山工人運動代表張云峰遭到國民黨反動軍警100多人的包圍襲擊,被敵人抓捕。就義前兩小時,他寫了封絕筆書給母親和新婚不久的妻子葉浣娥。
“母親、浣娥:還有二點鐘,我就要受死刑了,我是笑的死,不是哭的死,請你不用悲傷……只覺得對你們不住,未報天高地厚之恩,所以為憾矣。苦命的母親,請浣娥扶持扶持,好了,永訣了,來生再見罷!
1928年10月6日,張云峰壯烈犧牲于廣州東校場,年僅28歲。
夏明翰
1928年初,夏明翰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前往武漢開展革命工作。
短短一個月后,夏明翰遭叛徒出賣,不幸被捕。他抱著必死的信念,為黨犧牲一切的信念,用敵人給他寫悔過書、自白書的筆和紙寫下了絕筆。
“親愛的媽媽,別難過,別嗚咽,別讓子規(guī)啼血蒙了眼,別用淚水送兒別人間。兒女不見媽媽兩鬢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
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英勇就義,年僅28歲。
清明寄托哀思,絕筆紙短情長。
今天的我們為什么要紀念烈士?為什么要讀絕筆?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也有父母、兒女、愛人,卻為了今日之中國,忍痛與親人生離死別,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那些在絕筆中所暢想的美好生活,遺書中寫下的想過而沒能過上的日子,因為千千萬萬的他們,而成為現(xiàn)實。
烈士們在生命最后時刻留下的文字,字字千鈞,句句滾燙!這絕筆,是選擇,是訣別,是囑托,更是跨越時光的傳承。時光輪轉(zhuǎn),也許書信會泛黃,字跡會模糊,但字里行間,英烈們對親人和祖國的深愛從未褪色,依舊鮮活滾燙!
向所有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英勇捐軀的烈士致敬!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