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女士告訴記者 照片上這輛二手奧迪A4L 是前幾年從一位車商手里買的 機動車登記證書的照片顯示 出廠日期是2017年7月5號 記者:你們哪一年買這輛車? 尉女士:2019年。 記者:多少價格? 尉女士:我們買來是24萬多。 記者:這次為什么考慮賣車? 尉女士:我們想換特斯拉。 尉女士說 4月底兒子把出售信息掛上網(wǎng) 一位許先生來加了微信 溝通過程中 尉女士的兒子提到車輛后備箱做過鈑金 許先生問“這個可以過三方檢測吧” 尉女士的兒子回答“不影響的” 尉女士告訴記者 5月3號許先生趕到她家收車 雙方簽訂的《二手車輛買賣協(xié)議》上注明 這輛奧迪車的成交價格是十一萬五千五 協(xié)議上還有一個格式條款 甲方尉女士這邊 “保證此車無重大事故、火燒或水淹 無調表、發(fā)動機變速箱無拆修” “可通過第三方檢測” “如有問題甲方承擔所有責任和費用” 協(xié)議中還約定“交車后15個工作日左右過戶” 尉女士說 之前許先生已經(jīng)付過兩千塊定金 算上交車當天支付的十一萬三千五 車款已經(jīng)全部付清了 記者:現(xiàn)場收車的時候有沒有檢查? 尉女士:全部看過,前面后面、后備箱。 記者:他有沒有跟你強調過第三方檢測的后果? 尉女士:沒說,(過戶)是十五個工作日左右。 記者:為什么要這么長時間? 尉女士:他說這樣省得中間找人賣的話,省得再過戶,省一筆過戶錢。 微信聊天記錄顯示 5月4號 許先生發(fā)來幾張車輛底盤的照片 表示“這個是底邊梁被磕到了 過不了第三方檢測” 尉女士的兒子說是“千斤頂頂?shù)降摹?/p> 許先生表示“這沒辦法要” 一番溝通后 尉女士的兒子說“這個不是我們造成的 你這邊要走流程走流程好了” 許先生說“那就只能走流程了 到時候法院也會做檢測的” 看到這記者有個疑問 第三方檢測 明明只是作為交易的參考信息 怎么會有通不通過的說法呢 尉女士說 她的理解是車輛沒有重大事故、火燒等情況 可以通過第三方檢測來證明 至于底盤被磕為什么過不了第三方檢測 聊天記錄里 買家許先生并沒有解釋過 尉女士:他說車退給我們,檢測費物流費要我們承擔。 記者:要付多少錢? 尉女士:物流費加檢測費一千多,我說我不承擔這個費用,實在過不了,我把車錢退你。 尉女士說 為了盡快解決這件事 后來她又退讓了一步 尉女士:車款十一萬五千五,我退給你,物流檢測費是一千多,我退給你,再貼你兩百塊油錢,這樣好不好,他說不行,還是走流程,我問他走流程到底是法院起訴還是干嘛,他反正只跟我說已經(jīng)走流程了。 記者:他們的訴求是什么,要你們賠錢還是怎么樣? 尉女士:他沒說。 記者給許先生打電話 對方一直沒接 最后還是尉女士撥通了電話 記者表明身份后進行了溝通 買家 許先生:姐說的,她不說讓我們去起訴嗎,我只能去起訴。 記者:你們公司想怎么樣呢? 買家 許先生:我們就是不想虧錢。 記者:買車的十一萬五,她還給你們,物流檢測費她來承擔,你們還有什么地方虧損? 買家 許先生:不是,我們的意思現(xiàn)在有虧損,跟公司商量。 記者:你們是哪家公司? 買家 許先生:我個人跟她簽的,沒有公司,你可以看合同上面。 記者:既然是你個人簽約,怎么要問公司? 買家 許先生:個人簽約,公司打的款。 尉女士:我說你們車都看過了,退車肯定不能退,溝通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這樣子。 記者:您當時有沒有說車款要押一部分? 尉女士:我說押一千塊錢,車在你這里這么多天,開回來我肯定要檢測一下,有沒有問題,沒問題錢還給你。 在這場二手車的交易當中 尉女士到底要承擔多少責任呢 律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浙江豐國律師事務所主任 陳松濤:最嚴重的違約責任是解除合同,把車子拿回來,把錢還給他,造成買家的損失,比如檢測費和來回運費這些合理損失,作為賣家也承擔了,她應該承擔的合理費用就這些了,除非買家有證據(jù)證明買了車子,又造成什么損失。 尉女士表示 準備等一下許先生的最終回復 如果還是談不攏 會考慮向街道司法所求助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