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梅雨季仍在持續(xù),梅雨會給人帶來各種身體不適,其中就包括胃腸道不適。記者從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消化內科主任丁小云處了解到,近期消化內科接診的患者增加了不少,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癥狀為主,這與梅雨天氣不無關系。

六月以來,30多歲的林女士(化名)明顯感覺自己拉肚子的頻率變高了,特別是最近幾天,她每天都要拉三四次。出于擔心,她來到了寧大一院消化內科就診。丁小云主任通過問診了解到,林女士以前腸胃就不是很好,但還沒出現(xiàn)過像最近這樣的這么頻繁的拉肚子。她告訴丁主任,自己只要一吹空調、一吃冷的,大概率就要腹痛腹瀉!安粫悄c胃里長東西了吧?”懷著忐忑的心情,林女士主動要求做胃腸鏡檢查。然而,胃腸鏡檢查結果提示林女士并沒有什么器質性問題,丁小云考慮她是功能性胃腸病,也就是胃腸功能紊亂。于是,丁主任細心叮囑林女士:接下來要注意保持飲食的清淡和衛(wèi)生,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不要讓空調冷風直吹身體。
丁小云為患者做內鏡檢查中丁小云介紹,梅雨季天氣悶熱,氣壓低,濕度高,生活環(huán)境中細菌滋生多,往往容易影響人的食欲或引發(fā)胃腸道微生態(tài)紊亂。而且這個季節(jié)正好又是吃粽子、吃楊梅、吃冷飲的季節(jié),這些食物對腸胃健康都有風險,特別是本身就有腸胃疾病的人更要引起警惕!棒兆硬缓孟菀讓е孪涣;楊梅是酸性食物,吃多了容易對腸胃造成損傷;冷飲可能會刺激腸胃,引起腹痛腹瀉等情況!除了飲食和保暖方面的注意事項,丁小云還提醒市民在梅雨季節(jié)更要注意規(guī)律作息和調節(jié)情緒,因為如果休息不好,胃腸道功能就更有可能發(fā)生紊亂,而陰雨天出門不便、曬不到陽光,則會影響情緒,從而影響食欲。有句民諺是這樣講的: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人要拉,拉的人要推。這個民諺意指眼下這個季節(jié)人們的身體和精神都容易陷入一個懶散的狀態(tài)。海曙區(qū)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內科趙愛萍副主任醫(yī)師介紹,梅雨季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空氣越來越潮濕,濕熱交加的環(huán)境會使人體內的汗液較難排出,導致暑濕的積累,從而導致人們容易陷入困倦、乏力以及胃口差、拉肚子等情況。據了解,中醫(yī)認為消化功能主要和脾胃兩個臟腑相關,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整個消化過程是在脾胃兩個臟腑相輔相成之間共同完成的。但是脾有一個生理特性,就是喜燥惡濕,在潮濕的梅雨季,脾的運化功能易受外濕妨礙,進而又會影響其運化水濕的作用,形成內濕,內濕和外濕一起更加重了脾主運化功能,引起飽脹、泄瀉等消化不良癥狀以及困倦、乏力等濕邪內蘊的表現(xiàn)。“最近這種濕邪困脾的患者的確多了起來,其中也包括不少年輕人。我前幾天就接診了一位20多歲的大學生,她說這段時間飯也不想吃,人感覺很累,睡的時間很長了還是睡不醒,嚴重影響學習狀態(tài)。”趙愛萍說,體內濕氣重的人把脈時往往呈現(xiàn)濡脈,而且舌苔厚膩(白而厚),舌苔兩側有齒痕。
趙愛萍為患者把脈那么,中醫(yī)上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健脾祛濕呢?醫(yī)生表示,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祛濕作用的食材或者中草藥,比如薏苡仁、白扁豆、冬瓜、芡實(又稱雞頭米)、鯽魚等食材,白術、茯苓、陳皮、砂仁、白豆蔻等中草藥,可以在烹飪時酌情挑選2至3味加入食材中。另值得一提的是,梅雨季也是中暑的高發(fā)季節(jié),這個季節(jié)暑熱寒濕在體內積累而難以排出,加上進進出出空調房,冷熱交替頻繁,更易導致中暑。所以,這個季節(jié)也要做好防暑措施,在一些生活細節(jié)上應更加注意!氨热,在熱得大汗淋漓的時候,最好不要馬上沖澡,因為出汗時毛孔打開,這時候沖澡容易導致寒濕侵入人體,引起中暑。一般來說,要等身體慢慢涼快下來了,汗也收起來了,然后再去洗澡會比較好!壁w愛萍提醒道。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