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建德市梅城鎮(zhèn)地處新安江、蘭江、富春江“三江”交匯處,過去兩天,在新安江大壩泄洪和蘭江洪峰過境疊加影響下,這座千年古鎮(zhèn)也面臨著嚴峻的防洪形勢。今天,古城墻外的三江口水位開始下降,大家平日眼中的這處文旅地標也再一次經受住了考驗,守護了一方平安。這其中藏著怎么樣的奧秘呢?杭州綜合頻道,贊64
上午十點,三江口水位下降至24米左右,比本輪梅雨期最高水位低了1.5米。梅城鎮(zhèn)搶抓水退時機,組織鎮(zhèn)村干部、志愿者、民兵隊伍,開展沿江廣場步道的清淤工作。
建德市梅城鎮(zhèn)黨委書記 鄒泉
因為淤泥在板結以后很難清掃,并且災后我們還是要打開城門,迎接各方的游客前來參觀和游覽的。所以我們盡快的在安全前提下,把江濱公園搞干凈。便于我們老百姓能夠更快獲得一個相對比較舒適的環(huán)境。
時間倒回到26日蘭江洪峰過境期間,眼前的這片澄清門廣場已經淹沒在水中,樹干都只露出上半部分。
建德市梅城鎮(zhèn)黨委副書記 胡風華
上次2020年九孔泄洪的時候,大概只淹到石獅子的底座,剛好沒過平臺。這次大概高了將近一米,當水位上到24.4米的時候,我們就啟動了應急預案,把整個大壩四道城門的防洪閘全部關閉,前后用沙袋進行一個加固。
墻外洪水翻涌,墻內秩序井然,2270米的古城墻成了3.5萬梅城百姓的守護屏障。
洪水面前,古城墻顯露出它另一個身份——梅城大壩。其實,古城墻很“新”。2010年,建德市水利局啟動實施錢塘江干堤梅城段(梅城大壩)加固工程,仿照古城墻式樣,對堤壩進行防滲加固處理。100米左右的明代古城墻,也被結結實實地保護在了大壩內。
建德市水利局辦公室主任 周曉雷
設計是按20年一遇標準,100年一遇標準校核。也就是說它能抵擋百年一遇的洪水,基礎它是有混凝土防滲樁,這樣子就可以避免水從基礎底下繞過來滲到城內,堤身也是混凝土面板防滲,也不會從堤身滲水。
經過一上午的清理,大家熟悉的澄清門廣場又露出了原來的樣子。這個采用自然塊石砌筑的濱水公園,本身也是梅城大壩加固工程的一部分。
建德市水利局辦公室主任 周曉雷
江濱綠化公園的設計也有防洪上的考慮,它在水到來和退去的時候可以保護大壩的基礎,不會受到水的沖刷和危害。
千百年來,城墻都在守護著梅城鎮(zhèn)的一方平安,只是在歷史的演變中從抵御外敵變成了防洪重器。洪水終將退卻,這座千年古鎮(zhèn)也將很快恢復往常的煙火氣。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