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泉州來說,想要認識它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街串巷去尋找那些散落在其中的古跡。不論是采用打卡還是深度游的方式,泉州都讓你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泉州這是一座宗教多元的城市,如果說開元寺代表著泉州佛教、關帝廟代表著道教的話,那么想要體驗儒家文化的話,一定要去地處涂門街的泉州府文廟打卡。
泉州府文廟始建于唐開元二十一年,后來一度遷址,到了北宋大觀三年遷址如今的涂門街,南宋年間進行了重建。如今我們看到的泉州文廟就是南宋時期的遺存。
雖然現存的文廟比起曾經的規(guī)模小了很多,但依然憑借著中軸線的大成門、金聲門、玉振門、東西廡、大成殿等建筑成為了福建境內最大的文廟。
和旁邊熱熱鬧鬧的關帝廟相比,文廟實在是有些冷清,除了在廣場上能夠看到跳廣場舞和休憩的當地人外,幾乎很少有游客前來參觀?墒窃谖铱磥磉@座集齊了宋元明清的府文廟看點可謂是極其豐富,靜靜地等待你去欣賞古建筑抑或是領略儒家文化。
旅游看點1---大成門清代的木雕工藝
府文廟的第一大看點就是大成門,為一座清代保存至今的山門建筑,本身建筑看點比較一般,但是木雕部分非常精致,展示了濃郁的清代木雕技藝;頂部的嵌瓷工藝雖然比起天后宮要遜色很多,但同樣可以讓你領略閩南特色的建筑文化。
旅游看點2--元代的泮橋
跨過大成門之后會看到文廟經典的配置半月形泮池,重點可以關注中間的元代建造的泮橋,為一座中間拱起的梁式石構橋,和旁邊的石構護欄、百年古榕樹搭配起來非常靜美。
旅游看點3--宋代建筑--大成殿,看點極其豐富
穿過了泮池之后就可以看到府文廟的主殿--大成殿,為一座宋代保存至今的面闊7間進深5間的重檐廡殿式建筑結構,可以說這種廡殿式風格建筑為當時的最高等級,展示著曾經泉州府文廟的高等地位。
大成殿的須彌座前面可以看到的宋代保存至今的綠巖石浮雕,分別用仰蓮、復蓮、扶桑等花卉植物表現。在大成殿的殿前面還可以看到8根浮雕盤龍檐柱,這樣的建筑風格在馬且停的文廟旅游經歷中可謂是第一次見到,可謂是非常稀罕。
主殿內部除了可以看到簡練的宋代木結構之外,正廳的上面還懸掛著清代康熙皇帝御書的"萬世師表"木匾額,同樣見證著泉州府文廟的地位。
翻開泉州科舉歷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這里人才輩出,在科舉時期一共出過了2502位進士,其中還有7名中了文武狀元,如此優(yōu)越的成績不得不歸功于泉州對于教育的重視。
雖然輝煌的科舉歷史離我們已經遠去,府文廟也早就失去了曾經的高等級地位,然后直到如今每到考試前夕依然還會有眾多的考生家長來此祈福,讓這種儒家文化延續(xù)下去。那么你以前來過泉州府文廟旅行嗎?對于這里印象如何可以留言分享。(作者:馬且停,人生在于行走,旅途需要記錄!)
泉州府文廟旅游貼士:
怎么去:乘坐4路;6路;14路;19路等公交到府文廟站下即可。泉州府文廟很好找,就在清凈寺和關帝廟旁邊。
周邊美食:逛完了泉州府文廟不妨試試旁邊的美食,重點可以關注姜母鴨,牛排以及土筍凍,附近的小吃店非常多不用特意尋找,沿街隨意找一家店鋪就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