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伏,杭州的天氣一天熱過一天,酷暑讓人動都不想動,卻是馬蜂筑巢繁衍的活躍時間。
最近,市民報警求助摘馬蜂窩的情況也多了起來。記者從杭州消防救援支隊了解到,自從6月以來,杭州消防員已經(jīng)摘了1080個馬蜂窩,光7月就摘了488個。

▲馬蜂窩(消防供圖)
7月17日,根據(jù)安排,杭州朝暉消防救援站前往朝暉三區(qū)一戶人家拆除陽臺窗外的馬蜂窩。高溫之下,摘馬蜂窩要經(jīng)歷怎樣的“烤驗”?記者跟著消防員們,來一場沉浸式體驗。在住戶樓下,記者看到黑色的馬蜂窩貼在窗外,大小和籃球差不多,在淺色的墻壁上顯得有些扎眼。戶主周先生說,他們平時住在蕭山,這個馬蜂窩是一個星期前物業(yè)發(fā)現(xiàn)的,“鄰居們看了害怕,我們回來住也不放心。”于是,周先生就撥打了求助電話,沒想到消防員們這么快就上門了,“真的是救兵到了!經(jīng)過勘查后,吳建香決定穿好防蜂服后帶著記者直接摘取馬蜂窩。記者與吳建香穿的防蜂服約有20來斤重,主要由服裝和面罩兩部分組成,服裝部分是使用特殊材質(zhì)制成的,防割防刺,主要能防蚊蟲叮咬。衣服整體很厚,手套、鞋子部分也是和服裝連在一起的。面罩部分有細密結(jié)實的金屬網(wǎng),就像家里的紗窗,但絲毫不影響視線。周先生家里開著空調(diào),溫度設(shè)置在23℃,室溫涼爽舒適。記者一穿上防蜂服,清涼的感覺就被瞬間隔絕了,仿佛回到了室外。移門關(guān)上,狹長的陽臺只剩下悶熱。吳建香說體感會有40℃,不到一分鐘,記者就感覺到汗珠不斷從額頭滲出,流到眼角、鼻尖,又癢又辣,仿佛馬蜂在臉上爬。最難受的事兒,這種感覺只能靠忍,想伸手去擦卻沒有辦法。但是厚重的防蜂服并不影響吳建香的動作,轉(zhuǎn)眼間他就爬上了陽臺,兜著蛇皮袋給馬蜂窩套上。蜂群受到驚擾,嗡嗡聲更大了,不停有馬蜂從窩里飛出來。吳建香十分淡定,他用力一扣,馬蜂窩就掉進了蛇皮袋,然后就是纏繞打結(jié)。蜂巢摘除完畢!接下來就是掃尾工作。在吳建香的招呼下,記者給他遞上殺蟲劑,他對著窗邊逃竄的馬蜂就是“一頓輸出”,還有一些“漏網(wǎng)之魚”亂飛亂撞,就用手拍死。整個摘除的過程只有10分鐘左右。記者手里拿著“戰(zhàn)利品”,還能感覺到里面?zhèn)鞒龅恼饎印?/span>吳建香告訴記者,摘馬蜂窩講究的就是“速戰(zhàn)速決”,動作慢了,馬蜂可能四處逃散或者集合進攻,消防員長時間待在密閉悶熱的防蜂服里也不好。
吳建香拿著摘取的馬蜂窩記者脫下防蜂服,感覺從桑拿房中走出來一樣。記者全身像是剛洗過澡,頭發(fā)濕漉漉的,衣服顏色也深了一度,做的第一件事兒就是擦掉眼角、鼻尖的汗水,然后長吁一聲,“終于不癢了。”收拾完器材后,吳建香又給馬蜂窩套上一層蛇皮袋,準(zhǔn)備帶走進行無害化處理。臨走時,吳建香還囑咐周先生:“最近先不要開陽臺門了。防止有跑出去的馬蜂再回來。”吳建香說自己小時候被馬蜂蜇過,但是成為消防員后處理了這么多次馬蜂窩,還沒有一次被蜇到過,防蜂服功不可沒。6月以來,他和戰(zhàn)友們已經(jīng)處理了大大小小60多個馬蜂窩,“最大的有冬瓜那么大。”吳建香說,直接摘馬蜂窩是操作最方便的,還有用火點燃殺蟲劑和水槍噴射兩種方法,選擇哪種主要看馬蜂窩的具體位置。■ 消防提醒:市民如果發(fā)現(xiàn)馬蜂或馬蜂窩,第一時間是要保持鎮(zhèn)定并立即躲避,如果能確定馬蜂窩的位置,可撥打“119”求助。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