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忙碌在救死扶傷崗位上的人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中國醫(yī)師節(jié)。 作為人民健康的守護者,無數(shù)中國醫(yī)師默默奉獻、甘于平凡。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的道路上,他們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人文精神、彰顯醫(yī)者仁心。 01 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曼喃醒村,曾是人們因害怕感染而隔離出來的“麻風寨”,村里的病人患上的是古老的傳染病——麻風病。 1979年,女醫(yī)生李桓英和幾名同行人員來到村里。在仔細走訪后,李桓英宣稱:她一定會再來,還會帶著藥來治好他們。 李桓英主動申請調入北京熱帶醫(yī)學研究所,投身麻風病防治工作。 1983年春節(jié)剛過,李桓英帶著一批從世衛(wèi)組織申請到的免費藥品,再次來到“麻風寨”。 村里人閃躲的眼神,沒有阻擋李桓英治病的腳步,反而讓她又一次意識到歧視和遺棄給患者造成的巨大傷害。 為了消除病人的顧慮,李桓英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就喝,捧起飯來就吃。病人試探著同她握手,她就拉著他們的手長時間不放。 實際上,正是多年研究讓李桓英清楚,麻風病并不可怕。 從此,在連當?shù)厝硕急苤患暗摹奥轱L寨”里,人們總會看到一位不戴口罩、不穿防護服的醫(yī)生,忙忙碌碌督促村民吃藥的身影。 袁聯(lián)潮 中國麻風防治協(xié)會 秘書長 他們跟李教授的隔閡消失了。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病人就漸漸能夠接受這個新藥。 在李桓英和當?shù)胤缆楣ぷ魅藛T的努力下,27個月后,所有服藥的病人全部治愈! 被人們親切稱作“李媽媽”的李桓英,在家中也是備受疼愛的女兒。 李桓英畢業(yè)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950年,年僅29歲的她成為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官員和醫(yī)學專家。然而任職期滿后,她卻放棄了高薪續(xù)聘的機會,瞞著定居美國的父母家人,獨自一人回到中國。 1964年,是李桓英回國的第6個年頭。放心不下女兒獨自一人在國內生活,李桓英的父母千里迢迢趕來看她。 李桓英 北京熱帶醫(yī)學研究所 原研究員 叫我跟他們走,正是國家需要我的時候,我就沒有去。我父親都哭了,他知道這是最后一次見我了。后來他們就去世了。想起來也還是……我這個人不大動感情的。 一個不大動感情的人,卻將一腔熱血都獻給了病人。李桓英說:作為醫(yī)生,能為祖國、為人民服務,我感到自豪。 1998年,中國衛(wèi)生部門向全世界宣布:中國的麻風病患病率在十萬分之一以下,在國家層面達到了基本消滅麻風病的階段性目標! 02 1965年,幾位特殊的客人來到北京結核病研究所,觀看一場用針刺麻醉技術進行的手術。 一位20多歲的女工,因結核病須做肺葉切除。手術中,沒有用藥物麻醉,而是只在四肢上扎了針灸。手術燈下,刀、剪和止血鉗在胸部長長的切口處操作,而病人還能清醒地與護士說話,臉上毫無痛苦的表情。 幾根銀針,竟能減輕開刀的痛苦!手術結束后,一名青年就向上級領導報告:愿意接受任務,投身針刺麻醉原理研究。他就是時任北京醫(yī)學院生理系講師韓濟生。 韓濟生 北京大學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原所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把肋骨剪斷的時候是很疼的,她只皺了一下眉頭,這個我覺得了不起。黨委書記就問我,怎么樣,你干不干?我說,干。 針刺麻醉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末,是中醫(yī)的一大亮點。當時不少地方用針刺穴位來止痛,已經(jīng)成功運用于臨床90多種手術。然而,一些西方學者卻把它看作一種“東方巫術”。 1965年9月,在韓濟生的主導下,北醫(yī)針麻鎮(zhèn)痛研究小組成立。經(jīng)過多年鉆研,針刺鎮(zhèn)痛的物質基礎找到了,針刺鎮(zhèn)痛機制的神秘面紗也被揭開。 為了向世界展示針刺鎮(zhèn)痛的科學性,韓濟生遠赴海外,在27個國家和地區(qū),百余所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了209場演講。 在1997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舉辦的一場聽證會上,通過韓濟生的學術報告,聽證會得出了最終結論:針刺在止痛方面有確實的功效,這個結論是具有科學依據(jù)的! 在不斷追蹤國際疼痛研究前沿的同時,一個問題也時常縈繞在韓濟生心頭:疼痛醫(yī)學的科研進展,究竟怎樣才能轉化為實踐,造福百姓? 多年從事針刺鎮(zhèn)痛研究的韓濟生深知,疼痛也是一種病,需要對癥治療。于是他提出建議:成立一個專治慢性疼痛的科室,疼痛科。 2007年,衛(wèi)生部門決定在一級科目中增添疼痛科這個新診療科目,并在全國二級以上醫(yī)院建立疼痛科,專治慢性疼痛。從此,許多被疼痛折磨而日夜煎熬、四處奔波的患者,終于有了專門治療疼痛的醫(yī)生和科室! 西醫(yī)出身的韓濟生,或許錯過了自己的“外科夢”,卻通過數(shù)十載努力,圓了千千萬萬疼痛患者康復的夢! 萬有 北京大學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 所長 這種基礎醫(yī)學研究是需要堅持的,當我們又了解到一個新的機制,又找到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而且可以在臨床得到應用的時候,我想就是實現(xiàn)醫(yī)學夢想最好的時候。 長期以來,廣大醫(yī)務人員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在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做出新貢獻,書寫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溫暖答卷!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