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身傲骨、不畏強權 為藝術為人生 無畏前行 國難當頭 他熱血悲憫 多方奔走、義賣籌款 用畫筆鼓舞士氣、激勵人心 以藝報國 成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他就是徐悲鴻 01 1927年秋,徐悲鴻結束8年留學歐洲的生活,回到中國。1928年,徐悲鴻回國將近1年,他對國內形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于洋 中央美術學院 教授 徐悲鴻非常痛恨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也痛恨當時知識界有人迎合反動派,有人賣身投靠,喪失了愛國氣節(jié)!短餀M五百士》這幅作品就是在這種國內現(xiàn)實形勢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 《田橫五百士》,高近2米,寬近3.5米,場景恢宏。在視死如歸的悲壯氛圍中,身著紅袍的田橫拱手對著壯士和鄉(xiāng)親告別,他此去兇多吉少,卻無所畏懼。畫中這個穿黃衣服的人,就是徐悲鴻自己,他仿佛親自見證了那個歷史性的時刻。 當時的中國正遭受外族入侵,徐悲鴻用自己的畫筆大力頌揚了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十分激勵人心。這幅畫的問世震撼了沉悶的中國畫壇,被稱為中國“美術復興第一聲”。 02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全民族抗戰(zhàn)開啟。那時,徐悲鴻一邊進行教學和創(chuàng)作,一邊籌備他在新加坡的南洋抗日募捐畫展。 徐慶平 徐悲鴻之子 當時他的畫展出的時候,大家貼紅條子,貼了紅條子就說這張畫已經賣了。但是他有好多畫,人家都喜歡,貼好幾個紅條子。那怎么辦呢?只要貼了條子,貼4個條子他就再畫3幅,貼5個條子他就再畫4幅,能盡多大力量就盡多大力量。 這次畫展相當成功,據(jù)說當時新加坡每二十人就有一個人看過畫展,籌款金額突破了當時新加坡的賣畫紀錄。 徐芳芳 徐悲鴻之女 他把所有賣畫的收入都捐獻給祖國,救濟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和烈士的遺孤。 從1939年到1941年,徐悲鴻輾轉南洋、印度等地舉辦畫展,為祖國募得巨額資金。他為募款捐畫上千幅,而實際作畫數(shù)量遠不止于此。 新加坡當?shù)厝A僑曾經告訴過徐慶平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徐慶平 徐悲鴻之子 他說我父親,每一天到黃昏的時候,就要把那一天所畫的畫里自己不滿意的畫,覺得有點毛病的畫,全部拿到他家的花園里面放火燒掉。他說他親眼看到我父親燒掉的畫不下1000張。 即使在最艱苦的時候,徐悲鴻也沒有放棄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那段時間高強度的作畫,使他在胃病之外又增加了越來越嚴重的高血壓。即使這樣,他仍拼盡全力作畫。 03 1940年,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進入最艱苦的階段。徐悲鴻拿起畫筆,再次將中國人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寫入畫中。 這是巨幅中國畫《愚公移山》。徐悲鴻用遒勁的筆觸描繪了一群人開山鑿石的壯觀場面,氣勢驚人。 完成中國畫《愚公移山》后,徐悲鴻緊接著又用油畫再次表現(xiàn)了這一主題。 同一個題材畫了兩幅作品,可見徐悲鴻對這個主題的重視。 無獨有偶,自1938年起,毛澤東主席也多次提到愚公移山的故事。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又以“愚公移山”為題,表達了抗戰(zhàn)到底和建立新中國的決心。 這兩個當時從未謀面、并不相識的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時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一主題來鼓舞人心。 04 1948年秋,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 12月12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xù)到達天津、北平前線,到21日完成對北平、天津、塘沽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略包圍和戰(zhàn)役分割,駐守北平的國民黨軍隊成了籠中之鳥。北平城中的國民黨官員開始收拾行裝、打點關系,準備離開北平。 當時國民黨教育部長朱家驊還特意從南京打來電話勸說徐悲鴻離開,但徐悲鴻決意留下。 1948年的一天夜里,徐悲鴻家里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他就是徐悲鴻的老朋友田漢。 當時北京城城門緊閉,田漢從解放區(qū)來,冒著危險秘密入城,是為了向徐悲鴻轉達一個重要的口信。 侯一民 中央美術學院 原副院長 冬天,很冷,夜里到徐悲鴻家,帶來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囑托,希望徐悲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離開北平,并且希望他在文化界多做工作。 田漢冒著危險送來的口信,讓徐悲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對知識分子的重視,他很受感動,也更加堅定留下來的決心。 05 1948年12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圍殲了當時駐守北平的國民黨將領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24日又解放了張家口,戰(zhàn)爭形勢發(fā)生了很大變化。 面對局勢,到底該何去何從,傅作義舉棋不定,于是決定邀請北平的學者名人征詢意見,徐悲鴻也在其中。 來參加會議的人一時弄不清傅作義到底用意為何,遲遲不敢開口,擔心禍從口出。冷場了很長時間后,徐悲鴻第一個帶頭發(fā)言。 廖靜文 徐悲鴻夫人 徐悲鴻說,他的意見是不要打。 徐悲鴻發(fā)言之后,會場的氣氛活躍起來,大家紛紛發(fā)言,希望傅作義能夠和平解決問題。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曾多次派人與傅作義談判,力爭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這次北平各界人士的會議發(fā)言更幫助傅作義下定決心,使北平這座千年古都能夠免于戰(zhàn)火。 06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舉行,徐悲鴻等文化名人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面對歡呼沸騰的熱烈場景,徐悲鴻難掩激動之情。 新中國朝氣蓬勃的景象激勵著徐悲鴻,他忘我地投入教學、創(chuàng)作和各種美術交流工作中。 1950年4月1日,北平藝專更名為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被任命為院長。此后,他不但自己筆耕不輟,還團結了一大批美術名家共同從事美術教育事業(yè),為新中國美術事業(yè)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礎。 正當徐悲鴻把精力徹底投入到新中國的美術事業(yè)中時,長期的積勞成疾讓他猝然倒下了。 1953年9月23日,全國文代會期間,徐悲鴻突發(fā)腦溢血昏倒在會場,被立即送往北京醫(yī)院搶救。 三天后,1953年9月26日凌晨,徐悲鴻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年僅58歲。 徐悲鴻的一生是短暫而輝煌的,他在民族和國家最艱困的歲月里上下求索、矢志不渝,為復興中國藝術而不懈奮斗。他的精神和作品是國家和民族永遠的財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