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深圳。因馬桶堵塞,李女士在某App上,購買某店鋪的下水道維修服務,并支付價款99.99元。
下單當日,上門維修工人告知李女士需線下收費,要求她取消平臺訂單,李女士便照做了。在維修時,維修工人誘導李女士購買價值385元一瓶的高價疏通劑。使用2瓶疏通劑后,又以沒有效果為由,未經(jīng)允許,擅自又使用了6瓶。經(jīng)維修,馬桶堵塞問題解決,李女士共消費3179.7元。除上門費100元外,其余3000多元為8瓶疏通劑的價格。
然而支付后,李女士得知使用的疏通劑實際價格僅幾十元,李女士認為維修工的行為存在欺詐,在與店鋪溝通無果后,李女士將該店鋪告上法庭。
法院認為,被告某店鋪通過虛報疏通價格、夸大維修難度,誘導原告李女士消費,其行為構成消費欺詐,故判決被告某店鋪賠償三倍消費款9539.1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