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jié)有一個小伙子
名字叫李湲湲,
今年33歲。
因為出生時大腦缺氧,
李湲湲自幼就患上了腦癱,
行動不便。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李湲湲的人生是以悲劇開啟的,但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憑著堅強的內心和對廚藝的熱愛,他用顫抖的雙手拿起了炒鍋和炒勺,開了一家炒雞店,在為顧客送上美味的同時,也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站在灶臺前的李湲湲,
儼然一副大廚的模樣,
顛起約十斤重的炒鍋穩(wěn)穩(wěn)當當,
動作十分嫻熟。
李湲湲:我感覺我一拿起這個鍋和勺子的時候,心里面就像人家說的那種特別強大,對自己特別有信心。
小時候,李湲湲說話、走路,都要比同齡的孩子晚很多,稍不留意就會摔跤。為了培養(yǎng)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他七八歲時,他的母親林科樹就咬著牙,讓他自己學著打掃衛(wèi)生、炒菜做飯。從那時起,李湲湲就對廚藝產生了熱愛。
李湲湲的母親 林科樹:我不管他摔不摔 ,反正他的膝蓋經常是摔爛的。
記者:那還要堅持讓他去學著做家務。
李湲湲的母親 林科樹:對,我是要讓他自己會做。什么都會做 那就不用求別人。
李湲湲:如果沒有我媽媽從一開始培養(yǎng)我去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家務,肯定我也不會想著學炒菜、學做菜,雖然我身體有缺陷,但我也能自食其力。
李湲湲的手無法正常抓握,
總是不自主地抖動。
像戴廚師帽、扣扣子這樣簡單的動作,
他做起來都很費力。
為了實現成為一名廚師的夢想,
李湲湲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艱辛,
燙傷、割傷早已習以為常。
李湲湲:那時候拿不穩(wěn),拿著拿著手就一下子抖,就給(廚具)丟出去,但是那時候不放到火上 ,是放在桌子上。 如果一開始學的時候就放到火上, 那肯定很危險。我練了很久 ,差不多有一年左右。
就這樣,李湲湲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于學有所成。2015年,李湲湲在畢節(jié)城區(qū)的一間沿街門面開了一家炒雞店,既可以堂食,也可以提供外賣。一年多以前,由于商鋪被征拆,他把炒雞店搬到了一處民房中,只做外賣生意。對李湲湲來說,回復顧客的訂餐電話,有時比炒一只雞更有難度。
李湲湲:特別是忙的時候,有時候手一抖,就把電話按錯了。
通常,
李湲湲一天會接到五六個訂單,
收入在一兩百元。
母親是李湲湲唯一的幫手,
而為了最大程度地節(jié)約成本,
有時他做完最后一單,
會騎上三輪車,
親自給顧客送餐。
顧客 申明秀:我一點他的雞來吃,我就愛上他做的炒雞了,色香味俱全。我自己也圖方便,想到我們都是廚師,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李湲湲:每次聽到客人對我的炒雞的認可,心里特別開心,我感覺這就是對我的一個認可。
每天一早,
李湲湲都要步行二十分鐘,
到附近的一個農貿市場采購食材,
這里的很多攤主都是他的老朋友了。
李湲湲:尖椒
農貿市場攤主 羅玉敏:你昨天買是多少錢。
李湲湲:我昨天買是三元錢一斤。
農貿市場攤主 羅玉敏:那今天也算你三元。
辣椒是炒雞的重要配菜,
每次李湲湲都要精挑細選。
農貿市場攤主 羅玉敏:選小米椒, 他經常要選大半個小時, 有時候看他選得腰都彎不下去了, 還在撐著挑選 ,他說要對他的菜負責 。
記者:你挑這么長時間 ,一般會買多少斤呢?
李湲湲:一般買四五斤左右。
記者:買四五斤辣椒都要挑這么長時間。
李湲湲:是的,辣椒挑得好,炒出來的味道就好。有一天選辣椒的時候,彎腰的時間久了,一起來就把腰扭到了。
為了保證炒雞的品質,
辣椒要選最好的,
雞也要買市場里最貴的。
農貿市場攤主 陳曉會:我們家的雞分幾種價位,他用的是人家散養(yǎng)的這種雞。
記者:這是多少錢一斤的。
農貿市場攤主 陳曉會:這是二十五元一斤,他跟我說過,他一生只要做好一鍋雞。開酒店、開私房菜的那些人家如果拿這種貴的雞去炒,人家賺不了多少錢嘛, 所以他們都不用這種雞,唯一只有他(李湲湲)用。
李湲湲:客人吃到我的炒雞,感覺食材好,食材新鮮,那他下次才會再找我買嘛。
靠著手藝,
李湲湲實現了自食其力的人生目標,
而從2017年開始,
他又給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標,
就是參與公益事業(yè),盡
自己所能去幫助、鼓勵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們。
四年來,每到助殘日,
李湲湲都會準備二十多份炒雞或蒸雞,
參與當地殘聯組織的為殘疾人獻愛心的活動。
由于無法正常地握筆、寫字,小學畢業(yè)后,李湲湲就沒有繼續(xù)讀書了,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2018年9月,通過當地殘聯,李湲湲對接到了一位父母都有殘疾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小申,自那時起,他每月從自己的炒雞收入中擠出兩百元錢資助小申。到了寒暑假,李湲湲還會登門拜訪,鼓勵小申一定要心無旁騖完成學業(yè)。
李湲湲:我沒上過大學,很多東西都不懂,所以你們要把書讀好 以后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受助大學生 申萃:湲哥他自己身體都這樣了,他還在努力,不僅解決了 自己生活的問題,還幫助了除了我以外,他還在做其它的公益,之前他有捐愛心包之類的去貧困的小學。我覺得他這么努力,我應該比他更拼命才對,做到讓自己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
去年,
李湲湲開始在短視頻平臺
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有時也會通過直播和網友互動,
他自立自強的故事,
感染鼓舞了很多面臨困難的人。
李湲湲的直播視頻一出,
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肯定,
有網友留言,
李湲湲的故事
是激勵著他們更好生活下去的動力。
李湲湲:我就想用我的行動,來鼓勵更多的殘疾人朋友,還有遇到困難的朋友,讓大家也能像我一樣自食其力,能夠克服困難,讓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過得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