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在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的湖南,被常綠闊葉林包圍,實在很難像北國那般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人們感知到秋天時,大地和山巒都披上了明晃晃的黃和紅。難道湖南的秋天每年都千篇一律,只是這熟悉的色彩嗎?一定不是這樣。 此刻已是秋天,除了田野鋪就十里黃妝,慶祝黃澄澄的稻子入糧倉,大部分秋色還無動于衷。為了尋找不一樣的秋色,我們一反往常去山里尋秋,改走水邊,沿湘江南下。 這時出發(fā),秋色處在半熟之時。這時湘江邊的天空呈現(xiàn)出蒙了一層灰度的霧霾藍;江水濾掉夏季洪水裹挾而來的泥沙,褪去渾濁色彩,顯現(xiàn)出淡淡的綠來。江邊的灘涂裸露出來,呈現(xiàn)原有的大地色,在一簇簇灰綠色蘆葦?shù)挠骋r下,更顯柔和。岸邊的秋色葉植物不少,它們也得到秋天的信號般,葉子由綠變黃或紅。尤其是烏桕,葉片顏色出現(xiàn)了黃、綠、紅夾雜的斑斕之色。一片片粉色的蓼被微風吹拂,在它紅綠的葉片和周邊枯黃的小草配合之下,多了分小清新。那些纏繞在喬木和灌木之中的蛇葡萄此刻也探出頭,藍綠色的果實在陽光照耀之下如寶石一般。 繼續(xù)沿湘江往南,在一片長滿茅草和蘆葦蕩的濕地停留,一群白鷺驚起,那些抽出白穗的茅草飄搖,草叢中的顏色層次分明,由淡漠綠到灰綠再到白色,一層層鋪開。不遠處,葛根藤上一束束煙灰紫的花一次綻放。這些清淡的顏色一組合,滿眼舒服,本來焦躁不安的心都能安靜下來。它們就是前不久流行的莫蘭迪色,像極了人到中年,越走越通透的階段,性感,高級,帶著某種魔力。 突然回過神,這些顏色不就是我們遺漏的秋色嗎?它們正是炙熱夏天到深秋的過渡之色,也是秋天的底色。待秋意越濃,大自然就會用這些底色調(diào)出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但若不仔細留意,這些色彩隨季節(jié)轉(zhuǎn)瞬即逝。 莫蘭迪色的秋攜帶著秋之本色娉娉婷婷走來,它愈深入秋色彩愈飽和、濃郁,就連我這小女子此刻也甘愿做個好色之徒。 北緯28°到北緯27°的湘江 秋日莫蘭迪色彌漫 在株洲龍泉鎮(zhèn)湘江邊發(fā)現(xiàn)被鳥兒吃了一半的柿子。圖 盧七星 秋色清淡,不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調(diào)色功力已漸漸凸顯。古人喜歡在秋天來臨時登高望遠,從山野之間直接接收濃郁的秋色,感受秋日風韻。但我們這次反其道而行之,沿北緯28度到北緯27度的湘江尋秋色。從長沙靖港古鎮(zhèn)到衡東三樟鎮(zhèn)近200公里的行程中,我們透過江水到沙灘,上田埂到田野,再將視線放入深山。猛然發(fā)現(xiàn),沿途的秋色婉轉(zhuǎn)低回,它們從淡漠灰變成燕麥色,再過渡到淡漠綠,轉(zhuǎn)而明黃、焦糖色,繼而橙紅、楓葉紅……這樣的層次感,就是天然的莫蘭迪色,根本無需擔心會撞色。 我們也在這難得一見的秋色之中,收獲了大自然,找到很多或遠或近的秋日好去處。 高級灰 長沙望城銅官(北緯28°24′) 在大片裸露的野灘周圍發(fā)現(xiàn)秋日高級灰 偽裝在蘆葦桿上的翠鳥俯沖入水,叼起一條小魚,迅速吞進肚里,又站回蘆葦桿。這時,旁邊垂釣人的浮標連動幾下,他立馬拉起釣竿,一條肥美的鯽魚提出水面?拷L沙銅官窯的那片裸露沙灘上,每年這時,同樣的場景總會重復上演。 這是我們尋找秋日莫蘭迪色的第一站,幸運的事,從這里去三汊磯大橋沿線,我們找到了秋色——高級灰。夏日洪水退去,大片大片的野灘這時裸露出來,這些干涸的灘涂正是秋日好去處,在這里,還能感受秋日遼闊。 正好趕上長沙降溫,湘江中的幾個無人洲上,楊樹隨風舞動,候鳥群起,黑壓壓一片穿江而過,秋日寂寥迎面撲來。 不過這時去野灘撒野最合適。在銅官窯前面的那片大面積野灘上,裸露的灘涂被烈日暴曬后,裂縫深得可以藏下一部手機。有些裂縫稀稀疏疏長出了馬鞭草,草綠色和這大地色混搭,有種沙漠綠洲的感覺。裸露的灘涂溝壑縱橫,有的呈“Z”字型,有的是“H”型。這些灘涂的怪異形狀吸引了不少沙灘越野愛好者,他們開著汽車在這些灘涂上玩漂移。但灘涂一出現(xiàn),來得最早最頻繁的不是越野愛好者,而是垂釣者。一路望過去,每塊灘涂最接近水面的地方都站了人。在這片灘涂上,因為綠草重生,牛群也聞到氣息占了一塊地方,但他們基本不跟人爭地盤,離裸露的沙灘保持一定距離。就這樣,牛、車、人在同一片野灘不同的背景色下分布,這種景致隔老遠看過去好像是大自然調(diào)配出來的彩鉛畫。 這是片難得的原生態(tài)灘涂,最適合看夕陽。若是碰到夕陽西下,霞光斜著映入水中,整片灘涂都像涂上了蛋黃色。尤其在微波粼粼的江面上,金屬光澤一閃一閃,那些垂釣人的影子也被拉長。沒過幾分鐘,蛋黃色又變成昏黃繼而灰黑,這時候放牛人趕著牛群回家,搖著小船的漁人上岸,垂釣人收起釣竿,那些玩越野的發(fā)動車子離開,沙灘又歸于平靜。 這片野灘往日里除了垂釣者和摸螺人,甚少有人前來。這時候,在河流岔道兩邊,一邊是垂釣者,一邊是白鷺,他們互不打擾,相處和諧。一些追鳥人也選擇來此蹲守,大概過些日子冬候鳥和那些南遷的鳥兒會陸續(xù)來此,他們得提前做好功課。若是繼續(xù)往三汊磯大橋方向走去,沿途偶爾出現(xiàn)的楊樹林里,幾乎每棵樹上都有做工粗糙的鳥窩,有時候還會從中飛出一兩只鳥,但不知道是喜鵲還是什么。不過,這些鳥窩大部分是夏候鳥留下的,它們在這里繁衍后代,已經(jīng)陸續(xù)離開了,也只有這時,楊樹掉葉后,我們才能更真切的看到這些簡陋的“溫柔鄉(xiāng)”。 靜謐藍 長沙芭溪洲(北緯28°03′) 呆萌鴨跖草帶來靜謐藍 淡漠駝的干枯橘子、煙灰紫的葛根花、淡漠粉的水蓼、藍綠色的蛇葡萄。圖 陳正 我們是帶著莫蘭迪色系比色卡尋秋色的,這種按圖索驥的方式很受用。在發(fā)現(xiàn)秋日潛藏的高級灰后,來到長沙芭溪洲時,又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靜謐藍。這種藍色在出發(fā)前曾在腦海中縈繞多次,每次出現(xiàn)的預判植物都是藍雪,可未曾想此時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片呆萌的鴨跖草。 這個時節(jié),很多不起眼的植物最歡騰,鴨跖草也屬這類。它們是南方郊野、鄉(xiāng)村最常見的野草。生長在河岸、湖畔或溝渠邊的濕地,甚至還出現(xiàn)在房前屋后的陰暗角落。除了打霜季節(jié)會蔫掉,平常都會顯出十足生命力。熟悉它并不是因為它開小清新的藍花,而是小時候赤腳醫(yī)生用它來治療水痘引起的發(fā)熱,沒想到這株在農(nóng)村里作為豬草的鴨跖草竟然也神奇地治好了發(fā)熱。 它真正以藍花吸引我還是這次尋秋色之旅。在四周植被都出現(xiàn)枯萎之勢時,它的葉子似翠綠欲滴的青竹,開的藍色小花也像振翅欲飛的蝴蝶。鴨跖草像,一層綠毯子般匍匐在江岸,那如竹節(jié)般的莖每一節(jié)都生出了白根,仿佛只要它一倒地就能立馬扎根泥土。 這株小清新的野草雖然學名為鴨跖草,但有人嫌它太俗氣,給它取了很多小名,竹葉藍花、碧竹草、竹葉草等幾乎都帶“竹”。因為鴨跖草的葉片就像一片肥短的竹葉,每當太陽暴曬,它們就把葉子對折起來減少水分流失。但它最好聽的名字是碧嬋花,它的藍花很小,被綠色鳥喙狀的佛焰苞半包著,兩片靜謐藍的花瓣高懸張揚,若觀察仔細,藍色花瓣下方還有一片半透明的小花瓣。它這般生動也難怪會惹得美人撲扇。鴨跖草小藍花下方的佛焰苞總是對折著,這時候若是玩興大發(fā),將它掰平攤開,其實它就是一個“心”形。 鴨跖草的這抹藍曾被我們用來壓汁做藍墨水,只是它的顏色淡,像被水稀釋過的藍墨水。它汁水顏色很不穩(wěn)定,只要放在陽光下,顏色就會變得更加清淡。在日本,鴨跖草被稱為“露草”,有些地方還曾提取鴨跖草的花瓣做顏料,甚至浮世繪中常出現(xiàn)的“露草色”也跟鴨跖草藍花瓣有關(guān)。只是浮世繪里的“露草”更多的渲染悵惘之情,而我們眼前的鴨跖草在秋日里出現(xiàn),傳遞出來的卻是欣喜。 在鴨跖草旁邊,我們又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株纏繞在灌木上的蛇葡萄。它結(jié)出的果實像葡萄串,但這串“葡萄”上顏色各異,有藍綠色、藍紫色,就像寶石一般。 淡漠綠 湘潭昭山將軍渡對岸(北緯27°57′) 風一吹茅草濕地翻起淡漠綠浪 昭山將軍渡的大片濕地。 此時,最有秋日韻味的地方要屬湘潭昭山將軍渡對岸的那片濕地。那里深深淺淺的茅草、蘆葦被一陣風吹過,便泛起綠浪白浪。假若再有載重船只從湘江經(jīng)過,湘江的碧水翻起大浪,草叢里被風帶起小浪,是不可多得的風景。 我們也無意中在這里找到了淡漠綠的秋色。 這片濕地并不難尋,從長沙岳麓區(qū)坪塘出發(fā),驅(qū)車直達昭山將軍渡對岸。這里的地勢幾乎是最佳賞秋位置,它無意中將秋色分成幾個層次。停車的道路邊是地勢較高處,再往江邊走,中間是零零星星干涸的小水塘,再往前就是一片茅草地,靠近江邊一些是一片沙灘,再往前是湘江,過湘江就到了昭山的寺廟腳下。但來這里尋找秋色一定要耐住性子,先從湘江開始,再去沙灘,再經(jīng)過茅草叢到達水塘,最后到達地勢較高的道路上。按這樣的順序進行,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一會兒像北海的銀灘,一會兒像文藝的蘆葦蕩,一會兒又是候鳥天堂…… 我們下午四點到達這里,剛下車,湘江就給出驚喜。這一段湘江江水呈現(xiàn)碧綠色,還時不時翻出一塊塊小白浪,起初我們都以為那是魚兒跳出水面濺起的漣漪,但仔細看,這是大船快要到達時,大浪擊打旁邊的石壁形成的獨特景觀。被這些浪花吸引過去,根本無暇顧及四周,我們就自不覺來到沙灘。沒想到,這里又給出第二重驚喜。這片沙灘沿著湘江河床蜿蜒曲折,沙灘在大風的吹拂下濾掉雜質(zhì),非常干凈。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里的沙子呈銀白色,十分細膩,打著赤腳一路走過,若不那么較真,真就是徜徉在海邊的感覺。大型載重的貨船經(jīng)過,湘江水一浪接一浪打過來。貨船悠長嘹亮的鳴笛聲響起,再退回沙灘,這時大浪、船只、遠山由白色漸變成灰,再變成綠,顏色層次煞是好看。 合歡樹在秋日里呈現(xiàn)出淡漠綠。 在沙灘上不能停留太久,若霞光暗下來就要馬上爬上茅草叢。因為這時霞光灑下,穿越茅草叢就是逆光而行,你會發(fā)現(xiàn),湘江里的碧浪似乎延續(xù)到這些草叢里。這片濕地里的茅草叢、蘆葦蕩被玩越野的分割出一條條小道,它們與那些干涸的小水塘相通。茅草和蘆葦夾雜叢生,有些茅草開出白色穗狀的花,有些蘆葦已經(jīng)枯萎帶些許灰黃,在陣陣晚風拂動下,它們一會兒翻向左邊,一會兒翻向右邊,你穿行其中,感覺一會兒是白浪,一會兒是綠浪。只有這時候,躲在草叢里的黑山羊群才會露出來,它們與你對視一眼,繼續(xù)低頭吃草。 在茅草叢中走一遭就得爬上停車的道路,因為夕陽西下,漸變色的晚霞來了。只有這時才有機會真正體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贝藭r,站在道路上隔江相望昭山,它山腳是翠綠的,山腰上帶點楓葉紅,山尖有零星有點黃,整座山上有著明顯顏色分層。在晚霞掩映下,它又呈現(xiàn)出一種柔和的棕色。 褐色 株洲淥口龍船鎮(zhèn)(北緯27°28′) 沿江的那片殘荷像幅天然水墨畫 沿湘江到達株洲市淥口區(qū)龍船鎮(zhèn)靈官臺,在防洪大堤附近的農(nóng)田里,農(nóng)人們摘辣椒、挖花生、種冬日里吃的蔬菜,忙得不亦樂乎。誰也沒有留意荷塘旁作畫的白裙女子。她站在草叢中,風吹白衣飄舞,殘荷隨之搖曳,褐色的殘荷和白色的衣裙在這廣袤的田野里,儼然一幅水墨畫。 穿過夏日種植香瓜的田地,我們走向成片的荷塘。這里還沒更新作物,灰綠色的茅草幾乎淹沒小腿,若是運氣好,還能不小心踩到一兩個漏摘的香瓜。荷塘面積很大,一塊塊均勻地分割開來。荷花大多已經(jīng)收斂,變成一朵朵干枯的蓮蓬,蓮梗在荷塘里不蔓不枝。大片大片的荷葉枯萎,垂入水面,只有零星幾株要強的荷葉依舊挺立。此時,陽光透過荷葉上斑駁的小孔照入水中,仔細看,這些凋零的荷葉下邊,還有一些秋荷縈繞水中,兀自芬芳。碧綠的浮萍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填滿一池荷塘,在殘荷垂敗時,它們反而有了奪人之姿。不過也好,一綠一灰一褐相互映襯下,沉寂的荷塘又添了幾分情趣。 畫殘荷的白裙女子見有人靠近,也只是微微抬頭,繼續(xù)在調(diào)色板中調(diào)色。見她如此,大伙又自覺走開,生怕擾亂了這份寧靜。 挨著荷塘邊的花生地里,荷塘主人正在挖花生。他們一家人分工明確,男性用鋤頭挖花生,女性則端著板凳摘花生。可能人緣好,附近的鄰居都趕過來給他幫忙。他也像自家荷塘那般沉靜寡言,但看到有人走近,他連忙招呼著大家吃花生,還催著女兒去旁邊的涼薯地挖涼薯待客。從他口中得知,我們能看見的整片田地都是他流轉(zhuǎn)過來的,那些長滿茅草的地方是夏季種香瓜和西瓜的土地,背后那片由青轉(zhuǎn)黃的二十多畝稻田也是他的,等挖完花生他就要準備收割稻谷。至于我們最關(guān)注的荷塘則是他的藕塘,等其他細碎的農(nóng)活做完,他就會挖藕,到那時,這片如水墨畫的荷塘才會消失!拔易约阂蚕矚g這時候的荷塘,感覺它比夏天更美,所以我會留得更久一點! 煙灰紫 株洲王十萬(北緯27°26′) 煙灰紫的葛根花、紅薯花、木槿花在湘江邊撒野 煙灰紫的葛根花。 淡漠粉 株洲朱亭鎮(zhèn)(北緯27°23′) 開淡粉花的水蓼驅(qū)散了江邊寂寥 株洲朱亭湘江邊的水蓼。 在沒有遇見水蓼之前,它只是我們沿途要尋找的一種秋色。這種開著淡粉色小花的植物一長就是一大片,在秋風吹拂之下左右搖曳。它秀氣、溫婉,屬于莫蘭迪色里的淡漠粉。蕭索秋日,在株洲朱亭鎮(zhèn)的湘江邊碰到大片水蓼時,仿佛覺得遇見了秋日最浪漫的色彩。 其實水蓼在中國南方是最為常見的植物,它臨水而生,尤其在水溝、河塘邊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水蓼生命力極強,它根部盤根錯節(jié),很難徒手拔掉,只能借助鋤頭和鐮刀將根部挖除,要不然只長一棵水蓼的地方來年就會生出一大片了。這個季節(jié)的水蓼葉子肥大,點綴著青黑色的斑點,一串串淡紅色的花穗不堪重負地半垂著頭顱,細長的枝條上時不時有小鳥停留,見人走近,小鳥立馬飛走。 我們遇見的這片水蓼在山腳下,臨近湘江,周邊被晚稻田包圍。為了能凸顯它的顏色,我試圖去扯了一把扎成花束,可剛湊到鼻子前一聞,一股子類似辣椒的辛辣味襲來。路過的一位老人也摘了幾片水蓼葉,他笑笑,“古時候,辣椒還沒有傳入中國,水蓼就是我們的辣椒,我們叫它辣蓼!崩先苏f,這片水蓼地就是他家的水田,沒種田后,水蓼放肆生長。他并不急著拔除它們,因為這些水蓼對他而言大有用處!皠e人把它們當雜草,可它們是我的酒藥草,我是釀酒的,做餅藥,酒曲少了它們可不行!痹诋?shù),將水蓼葉搗爛擠出的汁液摻合進其他的谷物糧食中,經(jīng)過十多道工序后就能制成酒曲。 這個季節(jié),和水蓼一樣有著淡漠粉顏色的還有地桃花。它們通常長在草坡或者空曠干熱的田埂上,碩大的葉片遮蓋之下,星星狀的粉色小花盛開,稍不留意就會跟它們錯過。這株幾乎伏地生長的野草,根部也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藥材。 高級黃 衡東三樟鎮(zhèn)(北緯27°21′) 湘江拐彎處的衡東黃貢椒的故鄉(xiāng) 衡東三樟鎮(zhèn)的黃貢椒這時候就是最好的高級黃。 衡東縣三樟鎮(zhèn)是我們這次尋秋色的最后一站,處在湘江“幾”字型拐彎處,是黃貢椒的故鄉(xiāng)。在無辣不歡的湖南,紅辣椒廣布,唯獨黃貢椒是明艷的黃。這抹高級黃,在我們所尋的秋色名錄里也不多見。要找到它們,只能去三樟鎮(zhèn)周邊的菜地里。 許久沒下雨,靠著湘江邊的沙灘菜地零星的黃貢椒掛在枝頭。走進菜地,撥開幾近干枯的辣椒葉,細長的黃貢椒露出來,它們已經(jīng)熟透。長在三樟鎮(zhèn)的黃貢椒成熟后呈現(xiàn)金黃,且泛著油光,沒有任何雜色。奇怪的是離開三樟鎮(zhèn)周邊種植的黃貢椒顏色各不相同。它們有的是橙黃色,有的帶點紅,顏色并不純粹。為什么這抹黃只能在三樟鎮(zhèn)周邊尋到呢?這與當?shù)氐耐寥拉h(huán)境有關(guān)。三樟是湘江邊的一處回水灣,長年江水沖積,岸邊的泥土鈣、鐵、鎂等微量元素富集,這里形成了帶堿性和沙性的土壤。黃貢椒在這樣的水土里生存,長出來的辣椒皮薄肉厚,顏色更為鮮亮。 很多人吃辣都以辣椒的顏色來判斷辣的程度,紅色的最辣,綠色次之,黃色、紫色等居后偏甜。但黃貢椒又是黃椒里的另類,它兼具辣、脆、甜等特點,所以,它成為衡東土菜最為亮麗的色彩。在衡東人的餐桌上,秋日的黃貢椒幾乎成了每餐必備,黃貢椒脆肚、黃貢椒煮魚、黃貢椒炒肉等等,不管什么菜,放上這抹黃色作點綴,就瞬間提升氣質(zhì),讓人垂延欲滴。 黃貢椒的這抹黃明艷,但不俗氣。它跟我們這次尋秋色之旅中找到的稻谷、銀杏果、熟柿子、南酸棗的顏色可歸為一類,都是秋日豐收之色。當我們從三汊磯附近的江邊找到那一排掛著果子的銀杏樹時,高級黃便已經(jīng)在秋日定格。繼續(xù)沿江南下,路邊的野柿子、南酸棗有的被鳥啄食,有的掉落一地,它們熟透的黃色同樣讓人動容。 秋色之謎:自然界的一場能量守恒 靖港一戶人家正在曬秋。 我們愛秋天,更多的是被秋色所吸引。但我們在欣賞秋色的時候,可曾想過,這些可人的色彩是怎么來的? 這或濃或淡的顏色在秋天到來之時反復較量,它們的此消彼長就是一場“明爭暗斗”,最后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大多都是勝利者。但這場生命周期的“戰(zhàn)爭”實在耗能太大,就算最后勝利,它們能絢爛的日子也就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待到蕭瑟寒風至,這些秋色也跟隨寒意進入四季輪回。 所以,秋色,其實也就是自然界的一場能量守恒。 秋色的形成一部分源自自然界內(nèi)部殘酷的能量“戰(zhàn)爭”,顏色之間的濃淡,也是大自然運用空氣、陽光、水、土壤等因素調(diào)配所致。這些因素通過影響植物體內(nèi)光合作用、水分代謝、礦質(zhì)代謝等,引起植物葉片內(nèi)各種色彩的比例變化,從而使葉片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 每年過了秋分,當我們感受到“秋風清,秋月明”時,自然界中一場鋪天蓋地的“能量保衛(wèi)戰(zhàn)”就會打響,落葉植物們收到能量減少的信號就開始內(nèi)部自我調(diào)整。它們首先啟動光合作用,分解葉片中的葉綠素,綠葉顏色越來越淡。這時候長期被葉綠素掩蓋的類胡蘿卜素和葉黃素就顯露出來,因而葉子中的橙黃色和黃色取代了綠色,落葉植物變得一片金黃。但秋色的形成除了色素之間的調(diào)整,還要依靠空氣、溫度、水、土壤等相互配合。這期間,溫度的變化直接影響著色素的含量變化。溫度越低,葉綠素含量低,所以,金葉風箱果在五六月時葉片顏色在黃色和橙紅色之間過渡,到了七八月,呈現(xiàn)出藍綠色,秋季時,又呈現(xiàn)出橙紅色。秋季溫度越低,越能誘導彩色植物顯現(xiàn)最佳色彩。有研究表明,秋季晝夜溫差大于15℃時,美人梅、紫葉李的顏色表現(xiàn)最佳。秋季溫度越低,銀杏、金錢松等越顯金黃,雞爪槭、三角楓的紅色愈加明顯。 形成一個五彩斑斕的秋天并非那般容易,在大自然那雙無形手的調(diào)配指揮之下,還需要時間沉淀。當我們遇見秋色,在山野之間撿拾彩葉和野果,感受秋意時,秋天已是尾聲了。 秋日銅官窯旁邊的稻田。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