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詩經(jīng)·小雅》里對“草木染”的描寫
三湘都市報【將大自然的顏色穿在身上,這位寧鄉(xiāng)女子傳承古法“草木染”】“終朝采藍,不盈一襜!边@是《詩經(jīng)·小雅》里對“草木染”的描寫。桉樹染黃色,蓼藍染藍色,藏紅花染紅色,青柿果實染咖色,青柿葉子還可染卡其色……今天,記者在長沙寧鄉(xiāng)的一處農(nóng)莊里,見到了一位熱愛自然的女子。在漫山遍野中采集植物的根、莖、葉、皮,用來提取染液,染制織物。她是將古法“草木染”分享給大家的傳承人盧蘭。(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周思慧 黃杏 謝映華 剪輯 王智芳)視頻號7月16日,記者在長沙寧鄉(xiāng)的一處農(nóng)莊里,見到了一位熱愛自然的女子。在漫山遍野中采集植物的根、莖、葉、皮,用來提取染液,染制織物。她是將古法“草木染”分享給大家的傳承人盧蘭。“從小跟在奶奶身邊,在山村里長大的我熱愛大自然,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草木染,一眼就愛上了。”盧蘭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當她將心里的想法說給奶奶聽,卻得到意外驚喜,“奶奶居然會這種古老天然的植物染色手藝,只是年紀大了,沒有再用這種方法染布。身邊就有啟蒙老師,這讓我堅定了將草木染傳承下去的決心。”得到奶奶的支持,接下來的幾年里,對“草木染”有了一定認知的盧蘭,前往云南、貴州等地游學(xué),跟著當?shù)乩先搜辛?xí)“草木染”古法工藝。因長期浸泡在冷水里,盧蘭原本纖細白皙的雙手變得“滄桑”,“指甲縫、手指總是被染得五顏六色”。邊摸索邊實踐,她慢慢積累著經(jīng)驗。2017年,盧蘭回到了寧鄉(xiāng)龍源湖農(nóng)莊,成立了寧鄉(xiāng)首個“草木染”工作室。“在這里,漫山遍野植物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來提取染液!碧岬胶汀安菽救尽毕嚓P(guān)的話題,盧蘭滔滔不絕,這種從自然界植物里提出色素進行染色的傳統(tǒng)古老的印染方法,是我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將大自然靈性的生命染入織物中,披戴于身,為生活添幾分山野之趣、自然之美!以泥土為鄰,弄草香滿衣。成立工作室至今,盧蘭通過非遺課堂和深度進階課等途徑,已經(jīng)學(xué)會提取10余種色彩。制作出內(nèi)斂質(zhì)樸的“草木染”作品,還原自然之美。為了讓“草木染”被更多人知曉,盧蘭會定期在自己的手工坊開辦研學(xué)活動,邀請愛好者來參觀,體驗、制作“草木染”作品!跋M嗟娜四芟矚g上這個古老的印染方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盧蘭說,她希望孩子們能喜歡這個手工藝,能感受到這里面所蘊藏的辛苦和溫度,“5年來,我舉辦了近100場次研學(xué)活動。”一匹匹藍色的印花長布,在風(fēng)中飄舞,光線下透著純凈的顏色,如同保留著植物生命的痕跡!色彩不只是單純的顏色,是草木的精魂!北R蘭說,這樣的手工工序,延續(xù)了草木的呼吸和心跳,也為布匹帶來生命的溫度。“草木染”的美,取之自然,融于自然。“穿戴上草木染制品,你就會發(fā)現(xiàn),伴著自然的清香,許多不期而遇的驚喜,都被留了下來!北R蘭說,這里面,不僅有手藝人的情懷,更有著草木對人、對自然、對傳承最溫柔的饋贈。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