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大公報》上刊登的鞋店廣告。)
(舊時,長沙紅牌樓商業(yè)中心。翻拍/滾動新聞記者 華劍)
(如今黃興路步行街依然是商業(yè)中心。資料圖片)
(馬丁來自英國,在中南大學任教,已在長沙生活兩年。)
上一期,我們隨著美國顧仁夫婦關于“公交車”的記錄從湖南最早的客運班車一直追溯到當前省會長沙的公共交通發(fā)展變遷。今天我們將從長沙現(xiàn)代皮鞋的誕生,來解讀清末民初產生皮鞋的開埠背景下長沙商業(yè)的發(fā)展脈絡。
。壅洠
(1926年)那年的春天,長沙在很多方面均有變動。我把自己的觀察分享給母親:“學生和年輕的商人開始買皮鞋了。這可是個新鮮事物。在中國大多數地區(qū),人們都穿著布鞋或草鞋。”
——摘自《外國人筆下的長沙?長沙札記》(作者:[美]顧仁夫婦)
明治三十七年(公元1904年)長沙初開埠,后來商業(yè)頓時發(fā)達……市區(qū)商業(yè)中心在紅牌樓與南門內的約十幾條街……黃興門街及新坡子街,從小西門外至紅牌樓縱約45條街之間,錢莊、洋貨店、貴金屬專店、絲綢商店,還有其他各種商業(yè)機構大店鋪都集中在此,和紅牌樓一起成為長沙的商業(yè)中心區(qū)。
——摘自《外國人筆下的長沙?日本駐長沙領事館轄區(qū)報告》(作者:[日]清水八百一)
求證
當年,穿皮鞋是身份的象征
求證一:
“他穿好西裝,打好領帶,再蹬上‘三節(jié)包頭拷花尖頭皮鞋’,拎上皮包,昂首挺胸地走出門去……”民國初年的長沙,能夠如此打扮的男士不是出自官紳之家,就是富豪老板。當時,皮鞋是身份的標志。
“長沙出現(xiàn)的第一雙現(xiàn)代皮鞋比顧仁夫婦記錄的要早!睔v史學家、湖南省文史館館員陳先樞介紹,在1899年岳陽開埠之后,就有歐洲現(xiàn)代皮鞋流入長沙。在1917年的《大公報》上,還出現(xiàn)了“長沙八角亭,偉成靴鞋帽革莊”與和記皮料莊的廣告。
四明鞋莊老板胡炳乾(他是長沙靴鞋業(yè)最早的同業(yè)公會負責人“胡順興鞋店”老板胡桂生之子)寫的《長沙靴鞋業(yè)簡史》描述,譚延闿主湘時(約1911年-1912年),辦了一個湘軍(陸軍)軍鞋廠,技師是從上海請來的。當時南陽街有一家南陽華僑陳嘉庚膠鞋店,賣新加坡膠鞋并有皮鞋。市民把現(xiàn)代皮鞋叫做澤靴子,又叫西式皮鞋。
隨后,紅牌樓上海人開的唐晉興皮鞋店、登隆街瑞龍皮鞋店,生產馬靴、西紋皮鞋和接頭博士皮鞋等。緊跟著,長沙的鞋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出來:司門口有江進華,坡子街有中西、三益,府正街有徐維新、鄒湘記、合盛利、強華等皮鞋店。
實際上,歷史上皮鞋的發(fā)明最終也可以歸到中國人身上。早在商朝時期,宰相伊尹就“用革做履”!啊托菜闶瞧ば囊环N,”陳先樞告訴記者,舊時,長沙市的化龍池和大古道巷因制作和經營油鞋而出名。油鞋以用桐油泡浸多日的牛皮作鞋面和鞋底,鞋底釘滿粗大的防滑鐵釘。舊時長沙市大都是麻石街道,每逢雨雪天,隨處都可聽到油鞋的鐵釘與麻石碰擊發(fā)出的響聲。
現(xiàn)代的皮鞋制作技術,從國外傳到中國的歷史并不長。1876年,上海人沈炳根從無數次修洋皮鞋中學會了制作現(xiàn)代皮鞋全套本領,試制成功第一雙國產現(xiàn)代化皮鞋。
求證二:
今黃興路蘇家巷口至藥王街口,在1933年未修建黃興路前分成4個路段,分別叫紅牌樓、司門口、端禮街和八角亭!堕L沙經貿史記》多少可以佐證清水八百一關于長沙中心商業(yè)區(qū)的記載——“(1922年的長沙)從大西門延伸到太平街、藥王街,從小西門延伸到坡子街,從西湖橋延伸到南正街、八角亭,再與藥王街對接連成一大片,成為長沙百貨薈萃之區(qū)”。
解讀
民國時期已形成南北商圈
在開埠的影響下,長沙無疑成為當時湖南省最有“國際范兒”的地方,主要商品集散地從湘潭轉移到了長沙,商業(yè)有了較大的發(fā)展。
據《長沙市志》記錄,1858年(咸豐八年)漢口開埠后,外國的棉布、棉紗、顏料、煤油、食糖及煤、鐵等商品大量涌入長沙。1904年,長沙正式開埠,不久,就有日、德、英、美等國商人在西大門一帶開設洋行17家,傾銷洋貨。1913年,長沙計有洋貨行二三百家。
陳先樞告訴記者,據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6月《實業(yè)叢報》記載:日農商省委員太田外世雄曾寫道:“長沙為本省商業(yè)中心,復為消費焦點,凡外國輸入品,多先輸卸于此,然后散銷于他市鎮(zhèn)”。那個時候,日本的布傘、肥皂、牙刷、襪子、衛(wèi)生衣、汗衫褂、被面布、帽子、毛巾、香水、燈具及罩、玻璃器、玩具、裝飾品、鏡、花邊等日用品瘋狂向長沙輸出,壟斷市場。
據1922年1月5日《大公報》調查,在商會注冊的行業(yè)達95個,其中純商業(yè)行業(yè)57個,飲食服務行業(yè)10個,產銷結合的手工行業(yè)25個,其中戶數較多的行業(yè)有:南貨土果業(yè)181戶,蘇廣雜貨業(yè)136戶,酒業(yè)186戶,鞋業(yè)133戶,煙業(yè)l16戶,衣業(yè)188戶,藥業(yè)133戶,米業(yè)197戶,木業(yè)137戶,綢布業(yè)52戶,茶館業(yè)79戶,屠行業(yè)69戶,面館業(yè)61戶,絲線業(yè)71戶,油鹽業(yè)71戶,旅館業(yè)87戶等。
《長沙經貿史記》記載,1922年,長沙商業(yè)中心由沿河(湘江)各地段繼續(xù)分別向城內擴展,形成南北兩大商業(yè)區(qū)。除南部百貨薈萃之區(qū)(本文“求證”段已有闡述),北部由中山路經北正街至湘春街,與通泰街、潮宗街縱橫相接,形成長沙雜貨繁盛之區(qū)。這也是長沙早期長沙、善化兩縣同城,分別經營的結果。
長沙作為全國有名的商業(yè)城,不僅以商業(yè)網點密集、市場繁榮而著稱,而且以其良好的商業(yè)道德和經商作風為世人所稱道。各行業(yè)、各店鋪都訂立有嚴格的服務公約和紀律。如徐長興烤鴨店規(guī)定,顧客入座,笑臉相迎,首先由堂倌(服務員)接待入座敬茶,詢問需要品種數量;上菜后,服務員仍要佇立在旁,等候呼喚,添酒加菜;顧客吃完后,服務員還要為顧客“打巴子”(送毛巾抹嘴)、“送牙簽”;顧客出門時,服務員還要笑臉相送道謝,歡迎再來。
現(xiàn)狀
長沙夜生活最有國際范兒
與開埠時的洋貨傾銷不同,當今的長沙國內外品牌齊全,不少國際一線品牌均落戶長沙各大商場,在“南門口-步行街-八角亭”周邊延續(xù)商業(yè)中心區(qū)的同時,東塘商圈、溁灣鎮(zhèn)商圈、雨花亭商圈的不斷崛起,使得長沙人逛街購物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國際化。
談到長沙,馬丁直言“國際”得還不夠!爸饕蚓褪情L沙外國人太少!瘪R丁表示,中南大學比他在愛丁堡就讀的大學要大4倍,但是外國學生的數量卻要少得多。
要選出最愛長沙的哪個地方,馬丁認為酒吧多是長沙最國際化的地方,“長沙的夜生活最具國際范兒,西方人普遍習慣于晚上去酒吧娛樂”。
LV、HERMES、GUCCI等一線品牌早已落戶長沙,但長沙的老外們希望除了奢侈品,日用品也能更加國際化。馬丁說,在購買日常生活用品時,他會選擇去不同的超市購買。但當自己需要購買奶酪和巧克力時,只能選擇花一個小時坐公交去麥德龍購買。
對于自己在長沙的生活狀態(tài),馬丁告訴記者,“我在長沙的生活經歷大部分是很精彩的,因為我的漢語說得很多,我有些朋友因為中文不好而更愿意呆在上;虮本!庇浾咧軔倢嵙暽x麗
[人物]
清水八百一
清水八百一系日本駐長沙領事。《日本駐長沙領事館轄區(qū)報告》原作注明完成于大正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即公元1924年,原藏于日本國家檔案館。
顧仁夫婦
1923年顧仁夫婦抵達長沙。從1923年至1927年,顧仁擔任湘雅醫(yī)學院老師,后回國。1931年至1941年顧仁再次回到長沙,任湘雅醫(yī)院外科主任。
新聞來源:紅網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