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晚點回,你先煮點飯咯,我回來炒菜!薄昂茫依锢苯凡欢,買點辣椒回來!……這是雷打石鎮(zhèn)磚橋村羅頭灣組的陳浩和易海燕之間日常的對話,聽起來就是一戶最普通的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
實際上,陳浩一家人和易海燕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陳浩一家人和身體不便的易海燕共同生活了27年,從陳浩的父母一直到陳浩,都把易海燕當(dāng)成家人一樣照顧。
短租房子修家電,鄰村叔叔住進了家
陳浩一家人和易海燕的故事要從1994年說起。那年,易海燕24歲,正是個年輕小伙,家住雷打石鎮(zhèn)勝利村,離陳浩一家僅2公里。
▲陳浩(右)一家人照顧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易海燕27年 記者 曠昆紅 攝
易海燕小時候因為小兒麻痹癥落下了終身殘疾,無法像普通人一樣在家務(wù)農(nóng)或者外出打工掙錢。為了謀生,易海燕學(xué)了點維修電器的手藝。
1994年,磚橋村不少村民家里都買了電視機和收音機,也帶動了維修電視機和收音機的生意。
那時,農(nóng)村維修電器一般都是維修師傅上門,但因為易海燕腿腳不方便,易海燕的父母就想找一處交通方便的地方,讓他有固定的場所維修電器。
看了很多地方后,最后選擇了陳浩家。因為陳浩家就住在馬路邊上,和各村各戶來往比較方便,易海燕打算短期租下來住上一陣。陳浩的母親介紹:“當(dāng)時家里已經(jīng)建了樓房,房間多,多一個人我們也覺得不要緊!
那年,陳浩8歲,正在上小學(xué)2年級,對于家里突然出現(xiàn)了這樣一位行動不便的“不速之客”,陳浩不僅沒有反感,還對易海燕帶來的各種維修電器的工具充滿了好奇。
放學(xué)后,陳浩總是跟著易海燕,幫他遞工具、看他維修電器。易海燕性格隨和,陳浩圍著他問東問西,他也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
短租了一段時間后,易海燕打算回家,重感情的陳浩對易海燕依依不舍,淚水都流了出來,陳浩的父母看著心痛,決定留下易海燕在家長期住下。
慢慢地變成了陳浩家的一名家庭成員
從此,易海燕就在陳浩家住了下來,慢慢地變成了陳浩家的一名家庭成員。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家里有什么,易海燕就跟著全家人吃什么。
日常生活中,小到一個牙刷,大到一雙襪子,陳浩父母沒讓他缺過。
那時,陳浩家經(jīng)濟比較緊張,陳浩父母起早貪黑地掙錢,家里經(jīng)常只留下易海燕和陳浩兄妹倆在家。
10來歲的時候,陳浩經(jīng)常像小大人一樣,在廚房做飯,干家務(wù)活。和父母一樣,陳浩兄妹倆也總是把易海燕照顧得很周全。
有維修手藝的易海燕,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很努力,也很勤奮,在家總是琢磨如何提高維修技術(shù),他維修家電的手藝也得到了周邊鄉(xiāng)鄰的認(rèn)可,大家也愿意把家電送到陳浩家維修。如今,在易海燕的屋里,還擺著幾臺待維修的彩電。
陳浩接棒照顧,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叔叔
看著易海燕在陳浩家住得挺好,易海燕的母親也安心了。如今,易海燕的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工作,除了正月期間,易海燕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團聚外,其余時間,易海燕都住在陳浩家里。
自陳浩成年后,他成為一家之主,慢慢地從父母手中接棒照顧易海燕。
“易海燕夾菜時不方便,陳浩要不就把碗端到他前面,要不然就幫他夾菜!陳浩母親介紹,陳浩雖然話不多,但心特別細,有好吃的東西,總是很自然地給易海燕,送到他房里。
對這些,陳浩只淡淡地說:“易叔叔來我們家20多年了,我們早就是一家人了,對待家里長輩,就應(yīng)該這樣!
易海燕需要買什么東西,和陳浩交代一句,也會很快辦到。易海燕不善言辭,只是說:“我94年來到陳浩家,他們一家人照顧我大半輩子,尤其是陳浩,我都不知道怎么表達感激之情。”
磚橋村黨支部書記沈庭介紹:“很多人對待自己的父母尚且不能如此,陳浩一家人能這樣對待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易叔叔,特別難得,也讓人特別感動!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dān)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zé)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