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5時許,年僅兩歲的孩子亮亮(化名),在松崗愛嬰島母嬰店內的游樂園玩耍,期間在玩蹦蹦床時,一次蹦起來后摔倒在蹦床上,隨后被父母送到醫(yī)院就診,診斷結果竟是骨折……
(受傷的亮亮)
據(jù)亮亮媽媽張女士介紹,因為在該母嬰店辦了一張卡,所以會經(jīng)常到店內游樂園玩耍,6日下午4點多,自己陪同亮亮來到該店內,玩了約有半小時后,亮亮想玩蹦床,爬到了蹦床上,蹦了幾下后,突然摔倒了,當時有在哭,起初自己以為是摔疼了,“就開始哄他,拿糖哄還是哭,就知道有問題了……”
(畫面最右側的綠色褲子男童就是亮亮)
監(jiān)控視頻顯示,亮亮當時玩耍的蹦床并不大,當時另有兩名兒童在上面玩耍,其中一名女孩看起來偏大,另一名年齡看起來與亮亮相仿,亮亮蹦了兩三下后突然摔倒,視頻中能看見亮亮的左手有撐著蹦床的情況。
亮亮父親曹先生介紹,接到妻子張女士電話后,隨即到了現(xiàn)場,一起將孩子送到松崗人民醫(yī)院。曹先生提供的診斷顯示,亮亮被診斷為左橈骨(前臂雙骨之一,記者注)脛骨骨折等。醫(yī)生給亮亮打了石膏等處理后,根據(jù)醫(yī)囑,曹先生夫妻倆帶著亮亮又去到市兒童醫(yī)院,市兒童醫(yī)院作出診斷為:左尺橈骨近端雙骨折。
張女士認為,該店內的游樂園的防護措施做得不到位,平常有年齡較大或超高的孩子也在里面玩。
該店胡姓經(jīng)理表示,玩蹦床孩子年齡太小的不適合,太大了力量比較大也不行,家長在辦卡的時候會提醒兩歲以下不建議玩等等,不過確實有一些較大的小孩子偷進去玩的情況,發(fā)現(xiàn)了會制止。目前,后續(xù)等事宜正在溝通中。
大大君原先以為,蹦床玩著玩著就骨折的事情,應該是個個例,其實并不是這樣。
在搜索框里輸入蹦床、骨折兩個詞,立馬就有40多萬條相關信息,而這樣的新聞幾乎每年都會發(fā)生好多起。
● 2016年9月12日,長春一名5歲男童在幼兒園玩蹦床時,右腿骨折;
● 2016年6月1日,哈爾濱一名11歲男孩玩蹦床摔成踝骨骨折;
● 2015年7月16日,沈陽7歲的小旭,在玩蹦床的時候,左腳腳踝骨折;
。
。
。
為何蹦床玩著玩著會骨折?
醫(yī)生的解釋是:在蹦床上玩,人體呈彈起落下的運動軌跡。而人體在上升時,處于放松狀態(tài),如果只有一個人在蹦床上,自然沒什么危險。
而當很多人在蹦床上一起玩時,同樣運動著的其他人就有可能撞到你。如果被撞在胸口上,有可能胸口軟組織受傷,重者就會肋骨斷裂。
一張蹦床上,孩子越多,危險系數(shù)就越高,碰撞及踩踏意外就會更多。
作為家長 這些一定要注意!
經(jīng)過此事,游樂園內游樂器械的安全性問題再一次引起了家長們的擔憂。當大家都在討論游樂設施安全問題,批判游樂園監(jiān)管不力、家長粗心的時候,你們可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因為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永遠不受傷。孩子磕磕碰碰在所難免,有的小傷可以自行愈合,有的則需及時送醫(yī)。那么問題來了,孩子摔倒了,家長怎么判斷僅是普通的紅腫,還是發(fā)生骨折了呢?
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裝病,如果孩子哭鬧不止,摔傷的部位不讓碰,也沒法動,那么骨折的可能性很大。這時候家長不要慌張,最好是撥打120,等專業(yè)醫(yī)生過來處理。因為如果骨折處理不當?shù)脑,會加重骨折的損傷,而家長往往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盲目施救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如果懷疑發(fā)生了骨折,家長都要按骨折來對待。對待孩子的動作一定要輕柔,不要急著脫去衣褲。家長一定要注意區(qū)分下幾種情況:
---胳膊骨折
如果是傷在胳膊,那么家長可以拿一塊大毛巾,疊成三角形,幫助孩子把胳膊固定在胸前的位置,然后馬上把孩子送往醫(yī)院。
---下肢骨折
如果是傷在下肢,那么最好是等待120的到來,如果情況緊急,需要自行送院的話,那么要先把骨折的腿和沒有骨折的腿綁在一起,減少活動幾率。
---脊柱骨折
千萬不能隨意搬動,把孩子留在原地,等待救護人員。一旦搬動不當,損傷了脊髓神經(jīng),孩子很可能會終生癱瘓。
特別提醒的是 無論什么骨折,家長都不要去活動骨折部位,也不能讓孩子亂動,否則會造成血管和神經(jīng)的損傷。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按摩、熱敷等,在沒有經(jīng)過醫(yī)生診斷前,萬萬不可。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