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原名中山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筑的宮殿式建筑,位于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臺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nèi)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
參觀臺北故宮可搭乘捷運淡水線至士林站下,于中正路轉(zhuǎn)乘255、255(區(qū)間車)、304承德線、304重慶線、小18、小19、紅30至故宮正門口或大門廣場。圖為:清琥珀鼻煙壸
1965年,臺北市士林區(qū)外雙溪現(xiàn)址落成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圖為:清 翠玉蓋碗
1954年,“國立中央圖書館”在臺北復館,聯(lián)管處改組,并開始出版重要資料。圖為:帶翠蓋小玉罐。
1951年6月,成立兩院存臺文物清點委員會,延聘學者、專家為委員,進行重編箱號、抽查箱內(nèi)文物,直到1954年才完成。這次清點也編制了《點查清冊》,成為存臺兩院文物的原始清冊。圖為:清翠玉帽架
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xiāng)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 圖為:清 翠玉蓋碗。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