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生前購買價值千萬保險,意外身亡后卻遭11家保險公司拒賠!
(視頻來源:湖北經視—《法治最前線》)
現代日常生活中,消費者難免要與保險打交道,如何做到理性保險消費、謹防盲目投保呢?看完這篇文章,你就知道啦!

在銀行網點辦理理財業(yè)務時,一定要向銀行工作人員詢問清楚,正確區(qū)分“理財”和“保險”。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選擇是否投保,不可在銀行或保險公司人員推薦下盲目投保,防止因投保數額過大、繳費過高影響正常生活而遭受中途退保的損失。
消費者在收到保單后,要認真仔細閱讀和研究合同條款,特別留意責任免除條款,弄清楚哪些事故或情形屬于保險責任范圍,哪些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

投保人填寫投保單一定要客觀真實,例如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健康狀況、既往病史、家族遺傳史等。故意隱瞞情況會降低甚至免除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投保后,保險公司會在猶豫期內對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險產品進行電話回訪,與投保人核實保單信息,告知客戶享有的權利、義務并進行相關的風險提示。投保人應認真接聽回訪電話,核實保險權益,確認購買的保險產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購買意愿。
保險合同對猶豫期有專門條款作出約定,一般為10天。保險消費者要把握住猶豫期,防止沖動消費帶來經濟損失。
如遇更換電話號碼、聯(lián)系地址等,應及時通知保險公司,以避免造成保單失效而無法正常享受保險保障。保險公司可以以簽名不真實,保險合同不成立為理由,將“代簽名”保單視為無效保單,作出拒賠或退保的處理。
把保險當成發(fā)財的捷徑,提供虛假材料,先出險后投保,故意制造出險事故等行為都屬于騙保,不但不會得到保險公司的理賠,甚至還會面臨法律風險。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