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壯族三月三”的美食,你的第一反應(yīng)一定是五色糯米飯。而說到五色糯米飯,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她就是武鳴的“巧娘”—歐麗萍。 她制作的美食講究原汁原味,力求保持食物最大的鮮度,還原生態(tài),天然健康。 歐麗萍的美食廚房在城區(qū)里,所以慕名而來的很多人都很好找到她。在壯族,人們對姑娘親近的稱呼,總會在名字前加一個“達”字。時間久了,大家就把歐麗萍稱做“達萍”。 達萍從小生活在壯家大院,受到母親制作五色糯米飯的熏陶,這也讓她擁有了與母親一樣的勤勞賢惠,也傳承了壯家人制作五色糯米飯的技藝。 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qū)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因糯米飯呈黑、紅、黃、白、紫5種色彩而得名,又稱"烏飯"。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或清明節(jié)時節(jié),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也是餐桌上的主角,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 三年前,達萍有了自己專門制作壯鄉(xiāng)美食的小店,如何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五色糯米飯,她有了一套自己的經(jīng)驗:糯米要選用這種圓的,蒸好的糯米飯放涼后口感就會韌而不硬。 選好了糯米,就到了重要步驟—染色。除了糯米本身的白色以外,再用四種植物提取的汁液,將糯米染成紅、黃、紫、黑四種顏色。 這植物的提取液,從哪里來呢?原來,為了能夠拿到最新鮮、最完好的原料,達萍自己租了一塊土地來種植,從選材、播種到收獲,都是自己一手栽培。為了眼見為實,達萍帶我們?nèi)タ纯此摹叭氈亍薄?/span> 五色的來源 黑色:黑色的汁液取自山林中的新鮮楓葉。葉子并不是隨時都有,4月的楓葉最佳。想要染出最深最亮的黑色,需要將搗碎的楓葉浸泡一天一夜,濾出的水反復煮多次,才能得到黑色的汁液。 紅色、紫色:兩種顏色都來自紅藍草,紅藍草分為是否有絨毛,將紅藍草分揀煮水,有絨毛的得到紅色,沒絨毛的得到紫色。 黃色:黃色是最容易制作的,黃梔子搗碎加水浸泡就能得到黃色汁液。 五色糯米飯中黃色最容易上色,直接加入糯米攪拌均勻即可,其他顏色都需要浸泡才能給糯米上色。 “ 顏色的深淺怎么把握? 哪種程度的色澤最美? 怎么搭配才能保證五種顏色的協(xié)調(diào)? ” 看起來簡單,染的過程那可是很大講究的。當然,對于達萍來說,這是小菜一碟。達萍從選材到每一種植物汁液的提取、汁液溫度、水米比例都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總結(jié)出的經(jīng)驗,糯米飯不是只憑兩只手在做,而是要用心在創(chuàng)作。這樣的做法,不但色澤好看、口感柔軟、氣味撲香,吃了以后嘴里還有淡淡的糯米香味,讓人愛不釋口。 為了款待我們幾個吃貨,達萍也將準備好了新鮮出爐的糯米飯給我們嘗嘗。咬第一口,酥軟間我們心情釋然,咬第二口,余香里我們宛若上天,咬第三口,味蕾讓我們必須再活人間五百年!太!好!吃!了!這“巧娘”達萍不但手巧,心也巧,她制作的“五色糯米飯”可不是浪得虛名哦! 達萍說,這五色糯米飯雖然清明和三月三做得最多,但是平時里的重要節(jié)日,也會做一些單顏色的糯米飯,比如黃色的。經(jīng)過達萍的考慮,她最終想要將五色糯米飯做成小吃,這樣一來,一年從頭到尾都能吃得到啦! “人以食為天,大家都吃好了,我也就開心了!”達萍笑著對我們說。 “為食”翻譯就是貪吃的意思。因為對家鄉(xiāng)傳統(tǒng)美食的熱愛,也因為對原汁原味的追求,更因為壯家妹子有著堅韌的個性、對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達萍在五色糯米飯的基礎(chǔ)上首創(chuàng)五彩饃,五彩饃一上市就成為了當?shù)氐摹熬W(wǎng)紅”。 五彩饃,也叫五色饃。有甜味餡兒,也有咸味餡兒。 一咬就是一大口,家長孩子常來都成了朋友。 買家秀表達了食客們對食物的愛。 遇到無法上色的情況,也遇到過做出來口感不好的難題,更不用說破皮、配比這些一直需要改良的問題,達萍只能反復試驗,大家都美贊她是“美食科學家”。 2017年,達萍的小店被南寧市婦聯(lián)授予了“武鳴壯鄉(xiāng)巧娘工作站”稱號,這是因為達萍免費培訓了200多位女性,幫他們找到了生活的自信。 達萍有著壯鄉(xiāng)人樸實大方的品性,又有現(xiàn)代女性的獨立和激情。如今,這項手藝還沒有合適的傳承人,所以這項手藝達萍一直自己保留著,她說:“只要我還能動手,我就一直會做下去。” “美食科學家”歐麗萍 五色糯米飯,期待走向世界 向她致敬!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luò)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quán)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