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每天忙碌的工作,卻不知道使你高效率工作的工具已經變鈍,曾經為你帶來優(yōu)異成績的方法已不再適用。可你是否想到,你該磨磨斧子了呢?
中國有一個諺語,叫做“磨刀不誤砍材功”,諺語的背后也有著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講的是一農家父親為了考察兩個兒子,分別買了兩把新斧頭,一天對兩個兒子說:“今天給你們每人一吧斧頭,看看在一天里,誰砍的材多,以后這個家就由誰做主”。于是,大兒子拿了斧頭便直奔山上而去,而二兒子則拿了斧頭端詳了一番后,先將斧頭磨利之后再去山上,結果可想而知,二兒子贏得了這場比賽。而在國外,也流傳這著一個類似卻更為經典的故事,說的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伐木工人在第一天工作中,老板給了他一把利斧,并規(guī)定他伐木范圍。這一天他砍了18棵樹。老板說“不錯,就這么干”!這個伐木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的更加起勁,但一天下來卻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卻砍了10棵樹。伐木工人很慚愧,跑到老板那里道歉,說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象力氣越來越小了。老板問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時候”?“磨斧子”?伐木工人詫異地說:“我天天忙著砍樹,哪有工夫磨斧子呀”!
以上兩個簡單的故事并沒有什么深奧之處,可卻揭示了一個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當我們每天忙碌的工作,卻不知道使你高效率工作的工具已經變鈍,曾經為你帶來優(yōu)異成績的方法已不再適用?赡闶欠裣氲剑阍撃ツジ恿四?
在一次集團舉辦的“突破人才經營瓶頸”培訓中的效果評估中,在學員對設立的“請你談談在本次課程中的感悟和收獲”一題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其中存在著截然相反的解答。其中有基層管理干部答道“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應該是高層領導的事,與我沒有太多關系”。而也有基層管理干部則認為:“他使我更清晰的認識到什么樣的人才算人才,并從中可以檢討自己算不算人才,同時對怎樣規(guī)劃自己、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有了新的感想”。從這兩個學員的心得我們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心態(tài),雖然兩者的看法表面上都沒有什么錯,可是可以肯定的是,二者在同一課程中所學到的必然有所差異。著名的管理大師圣吉彼德曾在《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中談到:“未來唯一持久的優(yōu)勢,是你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所以,一個人的進步與否,不僅與受教育機會有關,更多的是與其本人的學習心態(tài)有關。會學習的人時時刻刻都在為自己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而不會學習的人即使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也往往以不適合自己或沒必要而消極對待。
在社會充滿競爭的今天,我們應清晰的感知到現代社會的快速變遷與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不僅使原來所接受的教育知識或擁有的工作技能變得不再適宜,更會使原有“合格”的人力資本加速貶值。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知識老化造成的自身貶值,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再教育”不斷增加和積累自身的技能存量、更新和提高個人知識水平,才不會為企業(yè)和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工作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將學習力轉化為創(chuàng)造力,將創(chuàng)造力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對于個人而言,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汲取更多的知識,才能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對于企業(yè)而言,只有形成學習文化,成為學習型企業(yè),才能增強企業(yè)的活力和競爭能力,立足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每一個管理干部都應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緊迫感,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為個人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增添知識動力,為企業(yè)發(fā)展增添競爭實力。
附件:學習動力自我診斷測試
這是一份關于個人學習動力的自我診斷量表,一共有20個問題,請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逐一對每個問題做"是"或"否"的回答。為了保證測驗的準確性,請你認真作答。
1.如果別人不督促你,你極少主動地學習。
2.你一讀書就覺得疲勞與厭煩,直想睡覺。
3.當你讀書時,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提起精神。
4.除了上級指定的作業(yè)外,你不想再多看書。
5.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知識,你根本不想設法弄懂它。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工作成績也會超過別人。
7.你迫切希望自己在短時間內就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成績。
8.你常為短時間內工作成績沒能提高而煩惱不已。
9.為了及時完成某項任務,你寧愿廢寢忘食、通宵達旦。
10.為了提高工作技能,你放棄了許多你感興趣的活動,如體育鍛煉、看電影與郊游等。
11.你覺得讀書沒意思,還不如去娛樂。
12.你常認為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沒啥好學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論、讀大部頭小說才帶勁。
13.你平時只關注對自己工作有用的學習,對與工作無直接關系的學習不感興趣。
14.你花在課外讀物上的時間比花在與工作相關書籍上的時間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時間平均分配在各項工作上。
16.你給自己定下的學習目標,多數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棄。
17.你幾乎毫不費力就實現了你的工作目標。
18.你總是同時為實現好幾個工作目標而忙得焦頭爛額。
19.為了應付每天的工作任務,你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20.為了實現一個大目標,你不再給自己制訂循序漸進的小目標。
結果解釋:
上述20道題目可分成4組,它們分別測查你在四個方面的困擾程度:1~5題測查你的學習動機是不是太弱;6~10題測查你的學習動機是不是太強;11~15題測查你的學習興趣是否存在困擾;16~20題測查你在學習目標上是否存在困擾。
假如你對某組(每組5題)中大多數題目持認同的態(tài)度,則一般說明你在相應的學習欲望上存在一些不夠正確的認識,或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
從總體上講,假設選"是"記1分,選"否"記0分,將各題得分相加,算出總分。
總分在0~5分,說明學習動機上有少許問題,必要時可調整。
總分在6~10分,說明學習動機上有一定的問題和困擾,可調整。
總分在14~20分,說明學習動機上有嚴重的問題和困擾,需調整。
注:本測驗的結果僅供參考。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