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認知他人的能力
1、認知他人的范圍
1)對人感情的認知
感情包括情感和情緒。故一是對人表情的認知,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語調(diào)表情。這是直接獲得交往信息的方法,雖然人具有雙重性格,一般情況下,人心理活動總是通過他的外部行為表現(xiàn)出來,內(nèi)心和外表是統(tǒng)一的。如一個人眉飛色舞、喜笑顏開,一定是心逢喜事精神爽;一個人垂頭喪氣、萎靡不振,一定是遇到了不順心的事。可以說,喜怒哀樂是人內(nèi)心世界的晴雨表。
2)對人情緒的認知
對人的情緒認知包括對心境、激情和應激三種心理行為的認知。通常主要是對人心境進行認知。如日常交往中,出色的領導要關心同事與部下,親密的伙伴要互相關心,慈愛的家長要關心自己的孩子。人的心境是一種比較久的、微弱的、影響人的整個心理活動的情緒狀態(tài),當人的心境處于一種不順心、不愉快,或者沮喪、悲傷、疑惑等狀態(tài)時,尤其需要他人的關心與幫助,溫暖人心的話猶如雪中送炭。
人的雙重性格并非無法認識,如強裝笑臉、故作愁容、笑里藏刀、虛情假意等可隱藏一時,難以掩蓋永久、滴水不漏,往往在激情狀態(tài)下,即狂喜、暴怒、強悲、極憤、急躁等短促爆發(fā)式情感支配下表露出來。
3)對人能力的認知
能力指人適應社會的本領或本事。人的能力有多種內(nèi)容,如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組織能力、生活能力、交際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應變能力等等。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說:“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所謂能者,指不僅自己有能力,而且可以使用別人的能力,輻湊指三十輻條共一車軸,能者像車軸,使人心匯聚車軸。一般說來,生活中一個能夠吸引或團結人的人,就是有能力的人,如領導吸引群眾,作家吸引讀者,歌唱家藝術家吸引觀眾,科學家吸引同行等等。能力有高下之分、寬窄之分,最佳的能力或“能者”,能夠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吸收和借鑒別人的能力,組織和借用別人的能力,調(diào)動一切積極因素,用集體的智慧豐富自己的智慧。
4)對他人傾向的認識
包括對人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與價值觀的認知。社會交往中需要對個人傾向作出積極認知的內(nèi)容是很多的,未必能兼顧到各個方面,大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自我實現(xiàn)或社會化使人產(chǎn)生交往欲望,交往是有一定動機的,這種動機是真誠的、友善的?還是虛假的、權宜的?是來求助的?還是來交流的?彼此交往要有共同的興趣,所謂趣味相投就是說沒有共同愛好就無法深入交往,如集郵迷、戲迷就易談在一起。興趣也要作出判斷與認知,如是短期興趣還是長期興趣?是真興趣還是假興趣?是專業(yè)興趣還是業(yè)余興趣等?人的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代表了一個人的精神寄托和事業(yè)追求。理想、信念與世界觀不同的人,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交往、互相理解,
5)對個性特征的認知
個性特征包括氣質(zhì)、性格和能力等。其中能力包含智力,智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認識能力。能力也影響人的氣質(zhì)和性格,有能力的人常充滿自信心,氣質(zhì)安靜,性格理智,辦事有條不紊,舉重若輕。人的性格代表了人對社會的態(tài)度,并以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來。人的性格有好壞之分,作為管理者或交友都要注意認識人的性格。
2、認知他人的方法
1)知人非相!盾髯印分杏幸黄小斗窍唷,意思說交往中不要以貌取人,暈輪作用會使判斷出錯誤!斗窍唷氛f:舜和周公旦都是矮個子,孔子相貌兇神惡煞,舜時掌刑法的皋陶面色青綠,商湯宰相伊尹臉上沒有胡須和眉毛,大禹是瘸腿,商湯是跛足,但他們的人品很高;夏桀和商紂長相英俊魁梧,但他們都是殘害天下的暴君。因此,荀子認為,觀看一個人在容貌體態(tài),不如研究他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不如看他選擇的思想方法。人的品德高下與高矮、胖瘦、容貌體態(tài)無關。所以,“形(體態(tài))相(容貌)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
2)知人善交。社會交往,可使人在生活群體中選擇朋友,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墩撜Z•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x擇的朋友不同,對自己的影響就不同。晉傅玄《太子少傅箴》發(fā)揮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敝T葛亮《前出師表》認為,交往中與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親疏關系,會有不同的結果,“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3)知人善教。社會交往中,自我實現(xiàn)最基本的內(nèi)容之一就是傳授經(jīng)驗和知識,要因人施教,循循善誘。如老師對于學生,上級對于下級、長輩對于晚輩,朋友對于朋友,都會有言傳身教作用。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為人生第三大樂趣,還說知人善教有五種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才)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保ā睹献•盡心上》)譯成白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法有5種:有像及時雨那樣灌溉的;有成全其品德的;有培訓才能的;有解答疑難問題的;有才學影響使后人自學獲益的。當然,我們要避免好為人師的毛病。
4)知人善任。通過了解人,合理的安置人,量才使用!渡袝•皋陶謨》說:“知人則哲,能官人!币馑际钦f能了解別的人,才是聰明睿智的人,才能用人得當。
5)知人善舉。就是通過認知,把德才兼?zhèn)涞娜送扑]出來。季氏的總管仲弓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回答說:“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保ā墩撜Z•子路》)即給手下各部門管事的人帶頭,對他們的小過錯不加追究,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恕K未S庭堅詩云;“世上豈無千里馬,人間難得九方皋!卑拙右自鴮懥艘黄娥B(yǎng)竹記》。他說:竹子混雜草木之中,要靠人愛惜賞識它,發(fā)現(xiàn)人才也同此理。故“竹不能自異,唯人異之;賢不能自賢,唯用賢者異之”。
6)知人善諫。知道別人的不足,要善于批評指出。日常交往中,搞好人際關系,不等于一團和氣、抹稀泥,對于缺點和錯誤,及時提出善意的批評和建議,這是對朋友同事的愛護和關心,可以避免因小誤大,鑄成大錯,釀成大禍。
7)知人善學。我國古代認為通過知人,可以向別人學習。一是把品德高尚的人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二是凡是別人的長處,自己都應吸取,成為自己的品行。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8)知人善助。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保ā额仠Y》)認為“博施于民而能濟眾”者是圣人,又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己。”(《雍也》)就是說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站得住,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自己要通達,同時也要讓別人通達。凡事都要以身為例想到別人,這就是實行仁德的方法。
3、認知他人的“八觀”
1)“通則觀其所禮”,即顯貴之時看其所行的賓禮。用之于今就是說,有地位時看是否脫離群眾、蠻橫無禮、趾高氣揚。
2)“貴則觀其所進”,即任要職之時看其推薦的部是什么人。用之于今就是說,作為部門領導是用人唯賢還是用人唯親。
3)“富則觀其所養(yǎng)”,即富裕之時看其所養(yǎng)的門客賓客,用之于今就是說,作為大款先富,要看他用財結交什么人,是吃喝嫖賭,還是為大眾服務。
4)“聽則觀其所行”,即聽他所言之后要看他如何去做。用之于今就是說.不僅要說的好聽,而且要言行一致,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5)“止則觀其所好”,即無事之時看其追求崇尚什么。用之于今就是說,通過物質(zhì)和精神的追求.可以看是追求享受還是貢獻,是低級趣味還是助人為樂。
6)“習則觀其所言”,即作為帝王的近習(親信)看其所進之言。用之于今就是作為領導身邊的工作人員,要看他是出好主意還是壞主意。
7)“窮則觀其所不受”,即窮困之時看其不受非分之財用之于今就是說,作為普通公務人員,看其是安貧樂道、清政廉潔還是索賄受賄。
8)“賤則觀其所不為”,即貧賤之時看其不為非義之事,用之于今就是說,盡管地位低下,決不做有損國格人格之事,堂堂正正,擲地有聲。
4、認知他人的“六驗”、“六戚”、“四隱”
1)六驗是依據(jù)人的情感來認知人,內(nèi)容是:“喜之以驗其守”,即使之喜悅,看其是否不變操守;“樂之以驗其僻”,即使之高興,看其是否邪僻不正;“怒之以驗其節(jié)”.即使之發(fā)怒.看其是否能自我約束;“懼之以驗其特(持)”,即使之恐懼,看其是否不失持守;“哀之以驗其人”。即使之悲哀,看其是否不變其人,能否節(jié)哀自制;“苦之以驗其志”,即使其處于艱苦環(huán)境,看其是否有大志。
2)六戚指“父、母、兄、弟、妻、子,”他們代表了人的家庭關系?疾炝,就是看能否處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沒有倫理道德,不講和睦,就難以處好社會關系。
3)四隱指“交友、故舊、邑里、門郭”,他們代表了個人的社會聯(lián)系,是狐朋狗友還是良朋益友、高朋諍友?通過社會交往、居住環(huán)境,考察“人以群分”,可以分析交往趣味情操。
5、認知他人的表情
表情是情緒表達的一種方式,也是人們交往的一種手段。人們除了言語交往之外,還有非言語交往,如表情。在人類交往過程中,言語與表情經(jīng)常是相互配合的。同是一句話,配以不同的表情,會使人產(chǎn)生完全不同的理解。所謂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多地依賴于表情的作用。而且,表情比言語更能顯示情緒的真實性。一些心理學家在研究人類交往活動中的信息表達時發(fā)現(xiàn),表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情可以分為三類: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語調(diào)表情。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由面部肌肉和腺體變化來表現(xiàn)情緒的,是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組合構成的。如眉開眼笑、怒目而視、愁眉苦臉、面紅耳赤、淚流滿面等。面部表情是人類的基本溝通方式,也是情緒表達的基本方式。面部表情有泛文化性,同一種面部表情會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共同承認和使用,以表達相同的情緒體驗。心理學家們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七種表情是世界上各民族的人都能認出的,它們是快樂、驚訝、生氣、厭惡、害怕、悲傷和輕視。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都能精確辨認這七種基本表情,5歲的孩子在辨認表惰的精確度上便等同于成人了。面部表情識別的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最容易辨認的表情是快樂、痛苦,較難辨認的是恐懼、悲哀,最難辨認的是懷疑、憐憫。一般來說,情緒成分越復雜,表情越難辨認。
2)身段表情
身段表情是由人的身體姿態(tài)、動作變化來表達情緒。如高興時手舞足蹈,悲痛時捶胸頓足,成功時趾高氣揚,失敗時垂頭喪氣,緊張時坐立不安,獻媚時卑躬屈膝等。身段表情不具有跨文化性,并受不同文化的影響。研究表明,手勢表情是通過學習獲得的。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手勢所代表的含義可能截然不同。如豎起大拇指在許多文化中是表示夸獎的意思,但在希臘卻有侮辱他人的意思。手勢表情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但隱蔽性也最小。弗洛伊德曾描述過手勢表情:“凡人皆無法隱瞞私情,盡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緘默,但他的手指卻會多嘴多舌”。
3)語調(diào)表情
語調(diào)表情是通過聲調(diào)、節(jié)奏變化來表達情緒的,也是一種副語言現(xiàn)象,如言語中語音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等。例如人們驚恐時尖叫;悲哀時聲調(diào)低沉,節(jié)奏緩慢;氣憤時聲高,節(jié)奏變快;愛慕時語調(diào)柔軟且有節(jié)奏。
6、理解他人的情緒四個步驟
要改進或提升其他人的生命品質(zhì),比如自己的上司、員工或同事、朋友等,需要做到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有效工具是積極聆聽法,通過有效的聆聽、發(fā)問、區(qū)分和回應,設身處地了解和接納他人的情緒,解讀其未覺察的內(nèi)在情感,協(xié)助對方處理情緒。有效EQ管理有四個步驟:
1)接納
這一點在處理單位人際關系時特別需要,看到同事不開心,不要躲開他,而是走到他身邊,用關切的語氣問:“我看到你愁眉不展的樣子,好像不開心,發(fā)生了什么事?需要我的幫助嗎?”當你用這種認同的口吻和對方說話時,對方一定能感受到你的關懷及誠意。對情感比較“麻木”的都市人來說,你的這種接納幫他恢復了情緒知覺,他沒有理由不被你感動。
2)分享
成功接納了對方的情緒,他才愿意進一步和你談內(nèi)心的感受。分享的第一步就是他的內(nèi)心感受,一般來說,女性情感表達平均能力要遠遠高于男性,心理開放的人比心理壓抑的人在表達上更清晰、更敏銳。在對方對自身情感不覺察的情況下,你可以有意識地引導他表達感受,和他一起分享這種感覺,協(xié)助他學習區(qū)分情緒的界限。等對方情緒穩(wěn)定下來,就肯定會說出事情的經(jīng)過。
3)區(qū)分
幫助對方區(qū)分哪些責任是他應該負責卻沒有做好的,而哪些責任又是外在的客觀屬性。如一個同事在辦公室講“葷笑話”被上司處罰,心情很沮喪。這時可以問他:“你覺得哪些行為在辦公室不能做?”他會很清晰地回答:“這次被罰就知道了,辦公室里禁談色情內(nèi)容!蓖ㄟ^這個問題很容易就讓對方了解了該不該做的事的界限,能使他在把控自己的行為上更準確、穩(wěn)重。
4)回應
最后還是應該回歸到現(xiàn)實中,讓對方制定一個有效的行動計劃,以達成預定的目標。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中人網(wǎng)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