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一個《尸毗王舍身救鴿》的傳說:古代有一個國王名叫尸毗,是個心地善良、治國有方的賢德君主。一天,突然飛來一只白鴿向他求助,尸毗王忙將飛來的白鴿放進懷中。追來的老鷹說:“快把鴿子交出來,我現(xiàn)在饑餓難忍!”
“那不行!笔跽f,“我曾發(fā)過誓愿,要普度一切生靈。鴿子求救于我,豈能讓你活活吃掉?”老鷹對他說:“你既愛惜一切生靈,為什么只救鴿子不管我的死活?要知道不 殺它,我就得餓死?”
尸毗王尋思了一下,便下令讓侍從拿刀端盤,割取自己身上的肉。
“還有一件!崩销楆庪U地說,“既然大王愿代鴿子割肉,請拿秤來稱吧。割下的肉必須和鴿子一樣重!
“好,我答應你的要求!笔趿钇腿四脕硪粭U天平秤,將白鴿放在秤盤內(nèi)。但奇怪的是國王割盡了腿上的肉,不夠鴿子重,割盡了身上幾乎所有的肉,還不夠鴿子重。怎么辦呢?為了救鴿喂鷹,履行諾言,他忍著巨痛站了起來,坐于盤中,剛好和白鴿一樣重。
這時,奇跡出現(xiàn)了——大地震動,宮殿搖擺,天空灑下五彩繽紛的鮮花,老鷹和白鴿眨眼都不見了。尸毗王割下的肉全部長在身上了,完好如初,不覺疼痛。
原來,白鴿和老鷹都是神變的。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考驗尸毗王對普度眾生的堅定至誠。
“損人損己是惡人,損人利己是小人,利人損己是圣人,利人利己是偉人!鄙厦娴墓适码m然是傳說,但卻說明尸毗王的確是一個利人損己的典型。我們中國有光輝燦爛的歷史和文明,利人損己的圣人也層出不窮!皥蛴凶邮,不與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與其子而授禹:至公也!贝笥,當年為了治水,“八年于外,三過家門而不入”。 春秋時有一個大公無私的著名故事: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逼焦制婀制饋砹,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鬃勇牭竭@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nèi)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币馑季褪钦f: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近現(xiàn)代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年代。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為了變法,以身殉國;《猛回頭》、《警世鐘》的作者中國近代民主革命者陳天華為了喚醒沉睡的國民,31歲時投海自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滿含熱淚給妻子寫下“……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之后投入戰(zhàn)斗直至犧牲生命。到了新中國,隨著時代的進步,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又是到處都可以看到。
我們今天享受著和平安寧的生活,即使做好事一般情況下也不再需要我們拿犧牲生命作為代價。而且“割肉喂鷹”這樣的善舉也很難長久。通常情況下,時代更需要“利人利己、共存共榮”的高尚的企業(yè)和公民。
任何一個企業(yè),只依靠自身的力量都無法拓展自己的事業(yè),他必須贏得他人和社會的支持。股東、消費者、供應商、銀行、顧問公司、社區(qū)等等,都是他的伙伴。如果為發(fā)展自身事業(yè),而去犧牲其他伙伴的利益,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這樣的企業(yè)必然走向毀滅,這樣的行為也絕對不可原諒。
“利人利己,共存共榮”必須成為企業(yè)遵循的核心價值觀。遵循這樣的價值觀,就不能對自我過于強調而忽視相關主體;遵循這樣的價值觀,企業(yè)就必須承擔起對股東、對顧客、對員工、對社區(qū)、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遵循這樣的價值觀,企業(yè)的干部和員工也必須承擔起對股東、對企業(yè)、對同事等的責任。
“利人利己,共存共榮”不僅強調利人,同樣強調利己。對企業(yè)來說,利己就是要做到不斷賺取利潤。為了賺取利潤,如果存在應收帳款的情況,則必須及時解決。經(jīng)銷商請求延期付款時,即使真的有相當困難,也不應輕易答應,因為違背“利人利己,共存共榮”的核心價值觀。而且,如果真的因為愛面子等原因而答應其延期要求,不僅會給對方形成本企業(yè)管理不嚴的印象,反而會使經(jīng)銷商得過且過,懈怠滋長,不去要求他自己的應收帳款。我們有時看到的惡性競爭的現(xiàn)象,和上個世紀我們中國有一段時間三角債非常突出的情況,同樣都是因為沒有遵循“利人利己,共存共榮”這一原則產(chǎn)生的惡果。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