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長沙警事 長沙 鐘山說事 長沙火車站 長沙訂票 長沙旅游 長沙電話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廣東海豐人。1912年5月7日,馬思聰作為馬家的第五個兒子,出生在廣東海豐縣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馬思聰?shù)母赣H馬育杭同廣東的風云人物陳炯明是總角之交,后來當上了廣東省的財政廳長,這才得以維持9個兒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馬思聰?shù)母改付疾欢魳,但廣東的戲劇之鄉(xiāng)所獨有的地方戲劇音樂深深地影響著童年的馬思聰。1923年,11歲的馬思聰終于實現(xiàn)了他的夢想,隨大哥來到法國,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先后就學于南錫音樂學院、巴黎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1929年初,馬思聰因家境突變回國。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音樂神童”。 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畢能蓬(binembaum)學作曲。1931年,廣東省政府官費資助,馬思聰再次赴法留學,第二年歸國,任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私立音樂學院”院長,主要在廣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從事演出;同時,又先后在廣州音樂院、中央大學教育學院音樂系任教。1932年馬思聰與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結(jié)婚。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多年轉(zhuǎn)輾于華南、西南各地堅持從事頻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學教授、中華交響樂團指揮、貴陽藝術(shù)館倌長等職。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先后擔任臺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shù)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并兼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音樂創(chuàng)作》主編等職。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國定居,從事作曲、教學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國費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馬思聰異國辭世20年后骨灰歸葬廣州,同日《馬思聰全集》在廣州藝博院舉行首發(fā)式。周總理生前曾說過一句話:“我平生有兩件事深感遺憾,其中之一就是馬思聰50多歲離鄉(xiāng)背井去美國,我很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