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子罪知》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
《祝子罪知》·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祝允明撰。允明有《蘇材小纂》,已著錄。是編乃論古之言。其舉例有五,曰舉,曰刺,曰說,曰演,曰系。舉曰是是,刺曰非非,說曰原是非之故,演曰布反復(fù)之情,系曰述古作以證斯文。一卷至三卷皆論人,四卷論詩文,五卷、六卷論佛、老,七卷論神、鬼、妖、怪。其說好為創(chuàng)解。如謂湯、武非圣人,伊尹為不臣,孟子非賢人,武庚為孝子,管、蔡為忠臣,莊周為亞孔子一人,嚴光為奸鄙,時苗、羊續(xù)為奸貪,謝安為大雅君子,終弈折屐非矯情。鄧攸為子不孝,為父不慈,人之獸也。王珪、魏徵為不臣,徐敬業(yè)為忠孝,李白百俊千英萬夫之望,種放為鄙夫,韓愈、陸贄、王旦、歐陽修、趙鼎、趙汝愚為匿非。論文則謂韓、柳、歐、蘇不得稱四大家,論詩則謂詩死於宋,論佛、老為不可滅,皆剿襲前人之說,而變本加厲。王宏撰《山志》曰:祝枝山,狂士也。著《祝子罪知錄》。其舉刺予奪,言人之所不敢言?潭,僻而肆,蓋學(xué)禪之弊。乃知屠隆、李贄之徒,其議論亦有所自,非一日矣。圣人在上,火其書可也,其說當矣。《千頃堂書目》載《祝子罪知》十卷,此本僅七卷,而佚去八、九、十三卷。卷為一冊。惟第五卷并入四卷之后,藏書者未經(jīng)繙閱,以為闕第五卷,乃改七卷七字為五字,攙入六卷之前。不知五、六兩卷皆論佛、老,安得參以七卷之神、鬼、妖怪也。殆坊肆賈人無知者之所為歟。然如是之書,不完亦不足惜也。
卷一百二十四 子部三十四
○雜家類存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