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圖說》卷四 經(jīng)部四
《周易圖說》·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元錢義方撰。義方字子宜,湖州人。嘗舉進(jìn)士,其仕履則不可考矣。是書成於至正六年。上卷為圖者七,下卷為圖者二十。朱彝尊《經(jīng)義考》作一卷,疑傳寫誤也。其說謂《河圖》為作《易》之本!洞髠鳌吩啤昂映鰣D,洛出書,圣人則之”,乃圣人即理推數(shù),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謂作《易》兼取《洛書》。又引朱子之說,謂圓圖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圖在圓圖之外。又謂“朱子《易本義》於先天、后天卦位必歸其說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說較他家為近理,然猶據(jù)陳摶以來相傳之圖書言之。其實(shí)《河圖》、《洛書》雖見經(jīng)傳,而今之五十五點(diǎn)、四十五點(diǎn)兩圖,其為古之圖書與否,則經(jīng)傳絕無顯證。援《左傳》有《三墳》,而謂即毛漸之書,援《周禮》有《連山》、《歸藏》,而謂即劉炫之書,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辭》言《洛書》,不言即《九疇洪范》。言《九疇》,不言即《洛書》。盧辯注《大戴禮記》,始云明堂九室法龜文,其說起於后周。阮逸偽作《關(guān)朗易傳》,因而述之。於是《洛書》之文始傳為四十五點(diǎn),而《九疇》亦遂并於《易》。義方知《九疇》之非《易》,而不知《洛書》本非《九疇》,其辨猶為未審。至其謂自漢以來惟孟喜本《易緯稽覽圖》推《易》《離》、《坎》、《震》、《兌》各主一方,馀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為有圖之始,寥寥千載,至陳摶始本《易》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說,為橫、圓、大、小四圖,傳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說,為《后天圓圖》,內(nèi)《大橫圖》之卦為《否》、《泰》,反類方圖。則於因《易》而作《圖》,非因《圖》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務(wù)神其說,直以為古圣之制作,可謂獨(dú)識(shí)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圖,亦即因舊圖而變易之。奇偶之?dāng)?shù),愈推愈有。人自為說,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弈無同局,固亦不妨存之以備一家焉。
卷四 經(jīng)部四
○易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