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qǐng)先核實(shí)!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四明它山水利備覽》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四明它山水利備覽》·二卷(浙江吳王墀家藏本)
宋魏峴撰。峴,鄞縣人。官朝奉郎,提舉福建路市舶。鄞故有它山一水,其始大溪與江通流,咸潮沖接,耕者弗利。唐大和七年,邑令王元暐始筑堰以捍江潮。於是溪流灌注城邑,而鄞西七鄉(xiāng)之田皆蒙其利。歲久廢壞,宋嘉定間,峴言於府,請(qǐng)重修,且董興作之役,因?yàn)槭菚浿。上卷雜志源流規(guī)制,及修造始末,下卷則皆碑記與題詠詩也。按《新唐書·地理志》,載明州鄮縣(案:鄞縣在唐為鄮縣)南二里有小江湖,溉田八百頃。開元中,令王元緯置。東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頃。天寶二年,令陸南金開廣之。今此編稱它山水入於南門,潴為日、月二湖。其日湖即小江湖,月湖即西湖。謂二湖皆王元暐所浚,而不言有天寶之陸南金,似有闕略。至其以元暐為元緯,以開元中為大和七年,則此編所載諸碑記及唐僧元亮詩,證佐顯然,足以糾正《唐志》之謬,不得以與史異文為疑矣。此書在地志之中頗為近古,宋《四明郡志》嘗采其說。然傳本頗稀,幾於泯沒而無可考。明崇禎辛巳,郡人陳朝輔始得舊帙梓行,版亦散佚。首有峴及朝輔二序,而末以《四明志序》附焉,蓋即從陳本錄出者也。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