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網(wǎng)站查詢并不一定完全準(zhǔn)確,使用請先核實(shí)!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三吳水利錄》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三吳水利錄》·四卷(江蘇巡撫采進(jìn)本)
明歸有光撰。有光有《易經(jīng)淵旨》,已著錄。是書大旨以治吳中之水,宜專力於松江。松江既治,則太湖之水東下,而他水不勞馀力。當(dāng)時(shí)堤防廢壞,漲沙幾與崖平,水旱俱受其病。因采集前人水議之尤善者七篇,而自作《水利論》二篇以發(fā)明之。又以《三江圖》附於其后。蓋松江為震澤尾閭,全湖之水皆從此赴海。所謂“塞則六府均其害,通則六府同其利”者,前人已備言之。尋其湮塞之流,則張弼《水議》所謂“自夏原吉浚范家浜直接黃浦,浦勢湍急,泄水益徑。而江潮平緩,易致停淤。故黃浦之闊,漸倍於舊;吳淞狹處,僅若溝渠”。其言最為有理。有光乃概以為湖田圍占之故,未免失於詳究。然有光居安亭,正在松江之上。故所論形勢,脈絡(luò)最為明晰,其所云“宜從其湮塞而治之,不可別求其他道”者,亦確中要害。言蘇松水利者,是書固未嘗不可備考核也。
卷六十九 史部二十五
○地理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