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3歲的小楊同學
兩年前在網上結識了一位游戲“大神” 張某
他們在游戲世界配合默契
“大神”高超的技術
也讓小楊成為了他的“迷弟”
在當了兩年游戲搭子后
反常的事情發(fā)生了
“兄弟,游戲賬號被封了,
借點錢我解封一下”
“你先轉給我,等發(fā)工資就馬上還你......”
2024年11月起
張某以生活拮據為由
多次向小楊借錢
出于好友情誼
小楊便偷偷用父母手機
一次次在微信上轉賬
金額也從最初的幾十元
逐漸增加至幾百上千元
一段時間后
擔心借錢的事被父母發(fā)現
小楊便聯(lián)系對方要求還錢
沒想到張某一口“答應”
但表示只能用虛擬貨幣的方式償還
隨后張某以平臺充值
需要網絡費和手續(xù)費為由
誘導其繼續(xù)支付費用
涉世未深的小楊為拿回借款
又多次進行轉賬
直到2025年1月底
小楊已陸續(xù)向對方轉賬14萬余元
此時
小楊的父母
才發(fā)現了賬戶上的異常交易
在詢問了解情況后立馬報了警
接警后
長沙市公安局開福分局刑偵大隊
聯(lián)合洪山橋派出所
立即開展分析研判
鎖定了嫌疑人張某
的身份信息和行動軌跡
并于3月1日在福建一小區(qū)內
將其抓獲歸案
14萬余元被騙錢款全部追回
經訊問
嫌疑人張某對其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目前
已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謝謝你們幫我家挽回了損失
我們一定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教育……”
3月4日
小楊同學的母親從辦案民警手中接過
失而復得的14萬余元
臉上洋溢著喜悅和欣慰
連連向民警致謝
未成年人由于心智還不夠成熟,對網絡信息真實性的識別能力弱,防騙意識不強,易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受害者。家長作為未成年人的監(jiān)護人,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引導、監(jiān)督,增強未成年人的反詐意識,教導孩子切勿隨意添加陌生好友。非必要無需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謹慎開啟免密支付,防止未成年人獨自進行線上大額交易。若發(fā)現被騙,保留證據,及時報警。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