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0日中午,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21級碩士研究生余同學在南京明基醫(yī)院成功完成淋巴細胞捐獻,這份珍貴的“生命禮物”將為一名小患者帶去新生的希望……而這,已經(jīng)不是這名“95后”姑娘完成的第一次“生命接力”。
2019年,還在成都讀本科的余同學登記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即大家熟知的“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志愿者。2021年8月,余同學接到四川省紅十字會的消息,她與一名4歲的小患者配型成功,隨后于11月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
回顧起第一次捐獻的經(jīng)歷,余同學稱“這一定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幸運的事!”
余同學第一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榮譽證書
2021年11月1日8時30分,是余同學一生難忘的時刻。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連續(xù)五天注射動員劑后,余同學通過四個多小時的采集成功捐獻了201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成為了四川省達州市第一位女性捐獻者,同時也是全國第12245位捐獻者。
2021年11月1日,余同學在四川完成第一次捐獻
原本期待著度過移植危險期后,患者就能恢復健康。然而,半年后的2022年3月22日下午,余同學收到了一條來自四川省紅十字會的消息:“余同學你好,之前救助的患者目前恢復得不是太好,可能需要再采集一次淋巴細胞……你考慮一下要不要再救她一次?”
“可以!”心里一沉,她立刻回復表示愿意第二次捐獻,并第一時間向學校遞交了請假條。
一張?zhí)厥獾恼埣贄l
從造血干細胞到淋巴細胞,這一次,將是她第二次為這名小患者送上生命的禮物。
完成體檢、復查等環(huán)節(jié)后,4月20日中午,在南京明基醫(yī)院,經(jīng)過三個小時的采集,余同學成功捐獻124毫升淋巴細胞懸液,并交由專人送往受捐者所在地,預計將于今晚九點左右送達。
4月20日中午,余同學完成第二次捐獻采集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每一名醫(yī)學生入學時就鄭重許下的諾言。而談起這段經(jīng)歷,這位“95后”的姑娘提到最多的詞就是“幸運”。
余同學常用自己的經(jīng)歷向身邊人努力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很多人因為缺乏專業(yè)知識,聽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第一反應都以為是采集骨髓,產生很多恐懼和顧慮。我自己經(jīng)歷了兩次,比普通人更加了解實際情況,我覺得當大家了解了真實情況就不會感到害怕!
余同學表示,希望通過自己和每一位醫(yī)學生的共同努力,向周圍的朋友和家人普及專業(yè)知識,帶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隊伍,幫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康復,健康度過人生。
據(jù)了解,目前全國造血干細胞捐獻成功案例僅有一萬余例,余同學是南京市近20年第122位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也是南京市第一個成功二次捐獻的大學生志愿者。近三年,已有三名南中醫(yī)學子完成了四次造血干細胞、淋巴細胞的捐獻。
余同學寫給患者小朋友的信和她捐獻的淋巴細胞一并由專人送往受捐者所在地
余同學在捐獻前,寫了一封信給她“最親愛的小朋友”,并委托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轉交。信中寫道:“上天一定是看到你太可愛、太優(yōu)秀啦,所以想給現(xiàn)在的你多一點磨難,讓你成長得更加堅韌。希望你一定要堅持,要努力跑過病魔!我也要謝謝你,命運把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因為有你,讓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堅定,讓我有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去服務社會。遇見你,是我最幸運的事!”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