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有兩條路名為佟麟閣路與趙登禹路。它們在和平年代,默默訴說著一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佟麟閣、趙登禹是我國的兩位抗日名將,在當時北平已成危城的情況下,他們毅然擔負起了堅守北平的重任……
這背后血與淚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1937年7月中旬,北平的城郊四處時常發(fā)生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和摩擦,就在這段時間內,日軍已經(jīng)悄然制定好了一份縝密的對華作戰(zhàn)計劃,他們要在7月20日前,按照計劃集結就緒,并做好作戰(zhàn)準備。
從地圖上看,廊坊是北寧鐵路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平津之間的交通樞紐,有著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對日軍來說,如果想要攻占北平,他們首先要打通的,就是廊坊這條交通線路。
1937年7月25日下午4點半,日軍一個連隊乘火車抵達廊坊,并開始在車站內筑作戰(zhàn)工事,他們聲稱是要維護日軍軍用電線,中國守軍反復提出交涉,日軍堅持不退。
圖:抵達廊坊車站的日軍
1937年7月26日拂曉,陸續(xù)到達的日軍飛機和地面部隊同時向廊坊車站的中國守軍發(fā)起猛攻,至中午12時,廊坊車站完全被日軍占領,平津之間的鐵路交通也被切斷。
幾乎同時,北平城外廣安門處也集結了26輛日軍卡車,他們謊稱剛從城外演習回來,要求進城,廣安門守軍交涉無效,日軍則企圖強行進城。在廣安門,雙方發(fā)生了激烈戰(zhàn)斗,日軍一部分入城,一部分被阻擋在門外。
圖:企圖由廣安門入城的日軍
廊坊和廣安門事件發(fā)生后,對日軍抱有幻想的宋哲元徹底醒悟了過來,但局面已經(jīng)脫離了他的控制。
地處北平南郊的南苑,成為北平的最后一道防線。此時的宋哲元已經(jīng)下定了抵抗的決心。1937年7月27日,他臨時將軍部從南苑移駐到北平城內,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在南苑防守,第132師師長趙登禹也接到命令,從城內趕來,擔任南苑總指揮。雖然駐守南苑的官兵眾多,但7000多官兵中,卻有1500名是軍事訓練團的學生兵。
劉志青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宋哲元發(fā)現(xiàn)日軍有進攻南苑的跡象是27號,所以這個時候學生兵在南苑,在軍營里邊,他已經(jīng)來不及撤退了,因為外圍都是日軍所包圍著的,他走不出來,光學生軍自己是走不出來。
7月28日凌晨6點,日軍開始對南苑發(fā)起總攻,然而,令人震驚的是,戰(zhàn)斗剛一打響,炮火就首先集中在了南苑陣地的南面,那里的1000多名學生,幾個小時前,才剛剛把訓練用的木槍換成了真槍。
在日軍的攻擊下,南苑守軍傷亡慘重,第29軍軍部命令南苑守軍撤往北平,副軍長佟麟閣帶領學生兵們從南苑撤出,到達大紅門時,突然遭到日軍的包圍。
在他的指揮下,國民革命軍第29軍的官兵和學生們幾次擊退了日軍的沖鋒,然而,就在戰(zhàn)斗最激烈時,佟麟閣所騎的戰(zhàn)馬被日軍敵機炸彈擊中,他也因此從馬背上摔了下來,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中。
與佟麟閣同樣指揮第29軍撤退的趙登禹,是這次戰(zhàn)斗的總指揮。7月28日中午12點50分左右,在南苑陣地失利后,趙登禹帶領部隊后撤,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當行至大紅門附近的田螺莊時,早有日軍在這里提前設好了埋伏。
圖:趙登禹
原本就十分倉促的應戰(zhàn),加之機密的泄漏,使第29軍幸存人員的境地到達了生死關頭,情急之下,趙登禹決定率領三輛汽車,排成“品”字形沖向堤壩。
然而,就在這時,意外,突然發(fā)生了。
照片中的汽車,便是趙登禹沖向日軍時所乘坐的那輛。車身上密密麻麻的彈孔,清晰地顯示著那場戰(zhàn)斗的悲壯和慘烈。
圖:趙登禹乘坐的汽車
根據(jù)日方記錄,趙登禹身亡時端坐在后座,前額和胸部均有彈孔,在他胸前的口袋里,日軍找到了趙登禹的名片。
圖:趙登禹乘坐的汽車
趙登禹的遺體,后來在南苑大紅門附近的高粱地中被找到,抗戰(zhàn)勝利后,趙登禹的靈柩被遷至盧溝橋旁安葬,多年來,這位戎馬一生的將軍,就這樣留在他為之奮戰(zhàn)的地方,守護著他摯愛的祖國。
圖:趙登禹墓
佟麟閣、趙登禹是全民族抗戰(zhàn)爆發(fā)之后中國軍隊捐軀的兩位重要將領,抗戰(zhàn)勝利后,北平市政府決定將城內的兩條道路分別以佟麟閣路、趙登禹路命名,這兩條道路,也被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南苑之戰(zhàn)是盧溝橋事變期間中日雙方最激烈的一場戰(zhàn)斗,在守軍7000人中,傷亡竟高達5000余人。7月28日夜,宋哲元偕秦德純等人,率領第29軍主力,撤離北平,而張自忠則受命留守北平,維持治安。
很快,不遠處的天津守軍就得知了戰(zhàn)事失利的消息,駐守天津的5000多名守軍,決定主動出擊,與日軍決一死戰(zhàn)。1937年7月29日的天津《益世報》,用文字記錄下了這天凌晨2點的天津:“凡日軍所在地點,分別發(fā)生劇烈沖突,一時槍聲密集,全市市民,多在睡夢中驚醒。”然而,到了凌晨5點:“日軍飛機十數(shù)架紛紛起飛,盤旋本市上空,并射放機關槍,至凌晨之后,仍未見緩和之形勢。”
在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下,天津市區(qū)很快被炸成了廢墟。
1937年8月8日,早上9點18分,日軍從朝陽門進入北平。9點18,這其中的示威意味,不言而喻。
看似偶發(fā)的盧溝橋事變,實則是日本對中國侵略野心的必然結果,隨著平津兩座北方重鎮(zhèn)相繼陷落,中華民族到了生死關頭,7月23日,毛澤東發(fā)表《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強調:中國共產黨人愿同國民黨人和全國同胞一道為保衛(wèi)國土流盡最后一滴血,反對一切游移、動搖、妥協(xié)、退讓,實行堅決的抗戰(zhàn),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實現(xiàn)中國的自由解放。
東方的獅子被侵略者的槍炮聲驚醒,一股抗戰(zhàn)的合力也正在醞釀形成。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