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50年代,“八千湘女”憑著湖湘女子那份“霸得蠻”的韌性,及心中“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信念,用芳華和歲月書寫了一部動人的詩篇。“八千湘女上天山”成為新疆屯墾史上最動人最浪漫的故事。
“年齡越大越會想起從前的人和事,希望能找到她敘敘舊,不給自己留下遺憾!钡谝淮媾、今年88歲的袁玉清老人向本報求助,希望能幫她尋找一起援疆的老同學、老戰(zhàn)友黃賽芹,再敘同學情、戰(zhàn)友情。
同學兼閨蜜,她們瞞著家人報名援疆
“去,去,去,到新疆去,不怕山高路又遠……”7月20日,在袁玉清位于株洲市石峰區(qū)的家中,老人鏗鏘有力地唱起當年援疆時的歌曲,“天天都會唱,一個字都沒有落下!崩先顺、跳著民族舞、摩挲著年輕時的照片,思緒一下回到了從前。
1950年8月,當時16歲的袁玉清正在長沙周南女中就讀,從《新湖南報》上看到新疆軍區(qū)技術人員招聘團到長沙招人的新聞。
消息一出,長沙沸騰了。在校女學生、社會女青年爭先恐后報名。
“解放后的新氣象,讓我與許多青年學生都看到了國家的未來,內(nèi)心的熱血與激情被點燃了,一心想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袁玉清回憶說。
袁玉清和來自岳陽平江的同班同學兼閨蜜黃賽芹瞞著父母,興高采烈地跑到營盤街報名點報了名,兩人很快被批準入疆。
為防止家人阻攔,兩人商定跟隨第一批人員出發(fā)!昂髞聿胖溃胰丝吹戒浫∶麊,馬上就找到學校去了!痹袂逭f。
同進同出,甚至連津貼都一起用
湖南與新疆相隔3600余公里,在交通并不發(fā)達的當年,一車人花了40天的時間才抵達迪化(現(xiàn)烏魯木齊)。一字排開的楊柳樹,戈壁灘上荒蕪人煙,顛覆了袁玉清從課堂、書本上對新疆的認知。盡管如此,大家絲毫沒有情緒,滿懷激情地等待著擁抱全新的未來。
入疆后,袁玉清和黃賽芹被分配到新疆軍區(qū)文工團舞蹈隊。初到部隊,大家既抓生產(chǎn)又搞文藝,農(nóng)閑時學習舞蹈,農(nóng)忙時參加生產(chǎn)勞動,打土塊,種棉花,割麥子,“那時候自己不安心跳舞,總是挨批評!
新疆大部分時候冰天雪地。外出演出,穿著單薄的演出服,露在外面的臉和手都凍裂了,痛得直讓人流眼淚。腳凍壞了,女孩們就貼上厚厚的一層膠布。
盡管在舞蹈隊的日子并不久,袁玉清和黃賽芹總是同進同出,甚至連津貼都一起用,“不分彼此,關系特別親。就是現(xiàn)在你們年輕人說的,最好的閨蜜。”
不愿人生留下遺憾,年近九旬尋找戰(zhàn)友
1954年,袁玉清被調(diào)到伊犁工作,由于當時通訊、交通非常不發(fā)達,兩人分開后,她們就失去了聯(lián)系。
1957年,袁玉清復員回到懷化沅陵的一家工廠工作。1990年退休,回到老家株洲。一生養(yǎng)育了三個兒女,安享晚年。
這些年,袁玉清只要參加戰(zhàn)友聚會,就會打聽黃賽芹的消息。2003年、2009年,她兩次回到新疆,多方打聽黃賽芹的下落,都未得到有用信息。
“當年曾聽說,她被安排到新疆軍區(qū)農(nóng)六師八一農(nóng)產(chǎn)財務科,可寄出的書信有去無回。”說到這,袁玉清沉默了很久。
袁玉清告訴記者,如今年近九旬,她有個愿望,希望通過三湘都市報找到多年前的老戰(zhàn)友黃賽芹!這個年紀了,就是想知道她的情況,姐妹倆能好好敘敘舊,不想人生留下遺憾。”
如果您認識黃賽芹,或者有她的消息,請撥打本報熱線:(0731)84326110,讓苦苦等待的老人能達成心愿。
(一審:黃娟 二審:彭治國 三審:張軍)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