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創(chuàng)辦了《中國青年》? 除了我們熟知的惲代英 還有一位創(chuàng)始人 他的故事鮮為人知 此人以筆名“楚女” 于大革命時期 在黨的十多種報刊任主筆 是我黨推動農(nóng)民運動的先驅者之一 聽名字你可能以為“楚女”是位女性 其實這是個拯救民族危亡的硬漢子 他就是蕭楚女 從富家子弟到革命志士 蕭楚女原名蕭秋 1891年秋 出生于湖北省漢陽縣鸚鵡洲 一個木材商人家庭 蕭家在他十歲前 生意興隆 家境殷實 蕭楚女錦衣玉食 備受寵愛 后來 其父經(jīng)營的木行破產(chǎn) 不久因肺病復發(fā)去世 其母搭建的木棚也被大火燒毀 蕭家頓時成了赤貧戶 生活陷入了困境 蕭楚女12歲時到一家木材行做學徒 后又當過茶館“跑堂”、報童 盡管生活艱難 但是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看書學習 在謀求生活的同時 也接觸到了先進的思想 在這期間 蕭楚女通過自學 讀完了中學文理課本 1911年 蕭楚女參加革命新軍 參與了辛亥革命 在實業(yè)救國思潮的影響下 蕭楚女考入武昌實業(yè)學校學習蠶桑專業(yè) 在這里 他接觸到大量的政治書籍 自學了各種西方的新思想 新理論 為他以后教書撰文奠定了基礎 以筆代槍 化名“楚女” 畢業(yè)后 蕭楚女在《大漢報》和《崇德報》任編輯 鞭撻袁世凱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 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 “楚女”是他常用的筆名 屈原《離騷》中有兩句詩: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據(jù)朱熹《楚詞集注》中的釋義, “女,神女,蓋以比賢君也。” 以“楚女”作筆名 是他借屈原的詩表達自己的愛國抱負 1923年 蕭楚女參與創(chuàng)刊《中國青年》 致力于“為革命的青年做革命的指導” 1925年 蕭楚女在河南參與創(chuàng)辦《中州評論》 繼續(xù)宣揚馬克思列寧主義 除此之外 他還擔任 《新蜀報》《南鴻》等報刊的主筆 這些報刊也都是傳播馬列主義的重要工具 蕭楚女的文風尖銳潑辣 給當時沉悶的輿論界 帶來了一股清新空氣 因而聲名鵲起 他的文章 不僅受廣大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追捧 不少市民也喜歡閱讀 在群眾中有很大影響 連反動派所控制的報刊 也不得不贊嘆蕭楚女的文章 “字夾風雷,聲成金石” 成為“紅燭” 燃盡自己 1926年1月 蕭楚女來到廣州 先后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干事 兼政治講習班教授 黃埔軍校政治教官等職 在廣州期間 他還協(xié)助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 蕭楚女曾在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 任專職教員兼代教務主任 因毛澤東兼職多、 事務繁忙 農(nóng)講所里的很多日常工作 都由蕭楚女負責 毛澤東曾稱贊蕭楚女說: “我是很喜歡他的, 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教書主要靠他。” 圖:蕭楚女與重慶女子第二師范學生合影 繁重的工作和緊張的生活 使蕭楚女身體日益消瘦 肺病也發(fā)作了 一次 他在農(nóng)講所講課時 由于心情激憤 突然吐血了 學生們很焦急和難過 勸他回宿舍休息 但蕭楚女為了不耽誤學生上課 堅持講課 學生們搬來一張?zhí)僖握埶?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給他遞上一杯熱開水 蕭楚女稍事休息 對學生說道: “你們想一想 蠟燭不是燃燒了才能放光明嗎? 我們要像蠟燭一樣, 要在有限的一生中, 有一分熱就發(fā)一分光, 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我們都要有這種精神!” 1927年4月12日 蔣介石悍然發(fā)動反革命政變 蕭楚女憂憤交織 夜以繼日撰寫文章 揭露蔣介石的丑惡嘴臉和罪行 由于過度勞累肺病惡化 蕭楚女不得不住院治療 其間 蕭楚女在醫(yī)院病床上被捕 關押于南石頭監(jiān)獄 犧牲前 蕭楚女面對劊子手 大義凜然地說: “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是不怕死的。 共產(chǎn)主義運動是鎮(zhèn)壓不了的。 總有一天, 人民會審判你們這幫豺狼。” 1927年4月22日 蕭楚女高呼口號 英勇就義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 從頂燃到底 一直都是光明的。” 蕭楚女的一生 就像一支永不熄滅的“紅燭” 光明磊落地燃盡自己 點燃了革命的火種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