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先生反映,在福州市臺江區(qū)海西燈飾城的“和正智能衛(wèi)浴”購買建材,和商家出現(xiàn)糾紛,雙方無法達成一致進行結算,裝修也因此受到影響,只好向“新聞三劍客”求助。
梁先生說,他是2022年1月在“和正智能衛(wèi)浴”下的訂單,此前自己和這家商鋪的老板吳先生有過幾面之緣,就選擇了在這里訂貨,并預付了7000元。隨后梁先生發(fā)現(xiàn),對方在訂貨單上計算錯了總價。各單價相加總價應為10995元,但商家在訂貨單上寫成了11885元,并且商家還多發(fā)了4件貨品。當時,商家告訴梁先生,讓他先裝修,多發(fā)的貨品最終結算時可以退貨。

今年5月份,梁先生裝修完畢,商家開始催收尾款。梁先生要求對方將多發(fā)的貨品帶走,再把馬桶上的一些小問題處理一下,雙方再結算。按照梁先生的算法,對方將剩余價值2340元的貨品拉走后,自己再支付尾款1655元就可以了,然而當月商家并未前來結算拉貨。
結果此事拖到了8月底,商家再次催促梁先生支付尾款,并要求梁先生將多余的貨品拍照,檢查是否影響二次銷售。梁先生照辦了,可是,前幾天,商家突然表示,貨品不能退了,并且,得按照當時訂單上計算錯誤的11885元的總價結算。按照商家的算法,梁先生要再支付4885元。
梁先生認為,雖然自己沒有和對方簽訂紙質合同,“余貨可退”是雙方口頭約定的,但是這是裝修行業(yè)的慣例,因此,對方應該先替他整改馬桶上存在的問題,然后拉走余貨,再按1655元結清尾款,完成結算。9月6日中午,“新聞三劍客”聯(lián)系上了“和正智能衛(wèi)浴”的負責人吳先生。提起此事,吳先生給出了另一種說法。他表示,最初梁先生向他定了3萬多元的貨,廠家發(fā)貨過來后,梁先生又大幅縮減貨品,最終只從他這里拿了1萬多元的貨,還有約2萬元的貨品現(xiàn)在還在自己倉庫,由于是定制產品,不能給廠家退回,損失只能自己承擔。
“和正智能衛(wèi)浴”負責人吳先生還說,在交付的1萬多元的貨品安裝時,梁先生又提了很多無理要求,并且根本不是自己多發(fā)了貨,是梁先生為了買別的商品,才要求退貨。所以,吳先生認為自己吃了啞巴虧。吳先生給的最終解決方案是,他可以按照訂單上單項總額10995元結算,除去當初的預付款,梁先生要再支付尾款3995元。針對此事,福建閩眾律師事務所唐建景律師表示,為了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爭議,建議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在建立買賣關系時,盡可能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擬制買賣合同,將雙方權利義務寫清楚;其次,商家在出貨時、消費者在收貨時,先把商品驗收清楚,并簽字確認;最后,若沒有簽訂書面合同,雙方盡可能以文字形式進行溝通交流,避免產生爭議后各執(zhí)一詞。
關于此事的后續(xù)進展,“新聞三劍客”將繼續(xù)關注。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