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許留山!
深圳最后一家許留山門店
也關閉了……
曾幾何時
存上一周零花錢
和同學好友去一趟許留山
點份多芒小丸子和楊枝甘露
是很多深圳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圖源:小紅書 噠噠在圣地亞哥
而如今
楊枝甘露作為港式甜品的代表
依舊活躍在餐飲市場
但伴隨深圳最后一家門店關閉
許留山跟眾多初代餐飲網(wǎng)紅一樣
淡出了公眾視野
“一代甜品天王”
緣何沒落?
深圳再無許留山
最后一家門店周邊數(shù)家新茶飲
5月16日下午,南都·灣財社記者來到位于南山深圳灣科技園的許留山門店,這也是許留山在深圳的最后一家門店。
深圳最后一家許留山門店關閉,開在深圳高新人才聚集的科技園區(qū)。
許留山店門緊閉,撥打門店電話顯示已欠費停機。攝影/南都記者陳盈珊
約四十平米的店面,被一分為二,一半為前場用于點單接待,一半為后場用于備餐。透過緊閉的玻璃大門,店內(nèi)還算清晰的裝飾,不難瞧見當年鼎盛時期許留山的“高光時刻”。
店內(nèi)陳設還算新。攝影/南都記者陳盈珊
店內(nèi)兩處黑底的墻面上,以彩繪形式講述了許留山的發(fā)展史:從70年代的“特種龜苓膏”“許氏冰室”,到90年代的“全港首創(chuàng)”,再到2000年的上海、廣州、深圳、澳門的地標。
面向就餐區(qū)的黑墻面頂頭用紅色橫幅,寫明“同你一齊撈起”,不禁令人回想起許留山的代表作——芒果西米撈。
透過玻璃,門店兩側小黑板彩繪記錄著許留山的品牌發(fā)展高光時刻。
與之對比,則是門店外布滿薄塵的露天桌椅。黑墻手繪的“高光時刻”與人去樓空的店面形成鮮明對比。
在某點評平臺搜索“許留山”,深圳地址只剩下許留山餐飲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而走訪該地址顯示為一家裝修公司。而記者致電公司登記信息的公開電話,截至發(fā)稿前暫無接聽回復。
戶外的桌子,臺面積著灰塵。攝影/南都記者陳盈珊
“這家門店關閉也有一兩個月了”,據(jù)隔壁物業(yè)管理人員講述,此前許留山的門店生意已經(jīng)挺冷清了。
與許留山直線距離不足百米,一家新茶飲概念店就開在街邊,而在許留山深圳灣科技園門店一公里范圍內(nèi),搜索該茶飲門店就有四家。
距離關閉的許留山門店不遠,一家新茶飲門店開立,不少消費者坐在外圍桌椅上。攝影/南都記者陳盈珊
曾靠創(chuàng)新成為港式甜品代表
瘋狂擴張后多次易主
2021年11月末,許留山關閉了香港的最后一家門店。彼時,香港許留山已經(jīng)因為香港門店欠租被告上法庭,深陷清盤令的風波。
回首許留山的發(fā)家史
創(chuàng)新曾是它走進公眾視野的一張名片
上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許留山的廣東普寧中醫(yī)在香港街頭賣起了龜苓膏。60年代,許留山的兒子在元朗開出了與父親同名的商鋪,從賣龜苓膏到賣起了時興的涼茶。
80年代,街頭涼茶鋪越來越多,許留山創(chuàng)新性地在傳統(tǒng)涼茶鋪中推出了甜品小吃。店面布置設計了唱片機等港風裝置,在此后逐漸興起的港澳內(nèi)地游中圈粉了不少消費者和游客。1992年首創(chuàng)芒果西米撈品類,許留山全面轉型成糖水鋪,并成為港式美食的代表名片之一。
這樣的創(chuàng)新,也延續(xù)到2000年,從甜品到飲料,杯裝鮮果爽特飲,開創(chuàng)全新的外賣飲品模式。
圖源:IC photo
2004年,許留山進軍內(nèi)地市場,先后在深圳、廣州、上海、杭州、武漢、重慶等大城市開設了不少分店,并以廣深和上海作為據(jù)點向華東和華南地區(qū)推進。
中國市場外,許留山還把觸角伸到了海外,從2012年進軍馬來西亞到五年后在韓國首爾開店,此后還走進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等各個國家。鼎盛時期,許留山在全球的門店數(shù)量超過了300家,門店收入更是接近5億。
但許留山早已不姓“許”。在許留山進駐馬來西亞市場的前三年,許留山家族的許炳城就把“許留山”全部股權賣給馬來西亞一家投資公司Navis Capital;2015年,黃記煌母公司、煌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交易價5億港元全資收購了許留山。
據(jù)天眼查數(shù)據(jù),許留山大陸關聯(lián)公司為許留山餐飲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而該公司旗下41家分支機構中,39家已注銷。
“老字號”如何適應新消費?
創(chuàng)始人家族的剝離,品牌創(chuàng)新的節(jié)奏也開始趨慢。以家族企業(yè)起家,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則轉手退出。資本在瞄準品牌價值的同時,卻沒有從管理上賦能。
“許留山在后續(xù)發(fā)展過程中收編了太多加盟商,而加盟商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導致經(jīng)營不善!币晃徊惋嫎I(yè)內(nèi)人士指出,許留山被煌天國際收購后開放加盟計劃。從2016年開始,許留山所開設的新門店大部分為加盟店,不少加盟門店面臨著供應鏈暫停,壓制巨額流動資金等更大風險。
2011年,廣州鄧留山起訴香港許留山,稱原股東許炳城曾簽訂合作意向書,并非憑空冒出來。在轉手時遺留的品牌之爭,也在折射公司管理不規(guī)范的漏洞。
靠榴芒起家,甜品餐飲等休閑社交的場景在當下依然受到資本的關注,但緣何老字號無法長紅?這另一個問題或許與新零售和數(shù)字化有關。過去,糖水甜品鋪更多依賴線下堂食。而隨著線上點單、外送到辦公室和家里成為新場景,流量成為餐飲們在產(chǎn)品之外要重新修學的重要課題。
實際上,許留山的甜品同行、90年代的后起之秀——滿記,2022 年 5 月,把新式茶飲品牌小滿茶田并入滿記甜品母公司“智港集團”。目前,滿記在深圳有11家在營門店。與新消費代表之一的新茶飲合并,老字號們也在尋找更多可能性。
圖源:IC photo
近年,新茶飲、咖啡烘焙、中式甜點的快速崛起,消費者有了更多元的選擇,除了靠味蕾體驗留住消費者,餐飲們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流量越來越貴了,如何流量變“留量”,一眾新消費品牌必須解答。從線下引流到線上引流,從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以及把數(shù)字化從終端上溯到上游以提升產(chǎn)業(yè)效能,都已經(jīng)是新茶飲們在做的事情。
網(wǎng)上掀起一波回憶殺
近年,離開公眾視野的“老字號”不在少數(shù)。以“初代餐廳網(wǎng)紅鼻祖”出圈的仙蹤林,也在2021年初關閉廣東最后一家門店。創(chuàng)立于1991年,仙蹤林是深圳兩代人的學生記憶。秋千座位,綠色園林裝修、炸豆腐、木糠蛋糕、黑鉆珍珠奶茶、蜂蜜綠茶,隨便一款簡餐單品,滿滿都是深圳80、90后青春的回憶。
同樣,2020年5月,南都曾報道20多年老字號香蜜湖丹桂軒門店關閉。這個位于香蜜湖豪宅區(qū)香榭里花園的丹桂軒,作為開了二十多年的港資高檔餐廳,曾在深圳人的“嘆茶”名單上占有一席之地。
許留山、仙蹤林、丹桂軒,這些曾以港臺風出圈、極具存在感的名字,漸漸被外界遺忘之時,老字號們也需要重新思考,如何適應新消費。
深圳最后一家許留山門店的關閉
也掀起了一大批網(wǎng)友的回憶殺
多芒小丸子、楊枝甘露、迷迭香芒
咖喱魚蛋、芒椰芒果爽、蘿卜糕
黑糯米、咖喱雜錦……
哪一個是你曾經(jīng)的最愛呢?
有網(wǎng)友回憶起去過的店面
以及那些過去的時光
也有網(wǎng)友表示
小時候覺得是奢侈品
長大后有錢了反倒不去了
還有許多網(wǎng)友表示惋惜:
“全關了可惜”
“淘汰的不該是它啊”
每個人的童年
或許都有一碗許留山
它們的甜蜜或許從未消失
而是融入歲月的光影中
成為我們的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時代的裹挾下
既然無法挽留它們
那就好好道別吧~
再見,許留山!
你吃過許留山嗎?
最愛哪一款?
關于它,你有何特別的回憶?
歡迎大家留言分享~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