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向記者講述情況的兩位老人,一位叫劉懷英,一位叫劉懷斌,是一對兄妹,他們要找的是已經失散65年的弟弟。 兩位老人來自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濃重的家鄉(xiāng)口音讓溝通并不順暢,劉懷英的女兒賈小麗如今在南京工作生活,她為我們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1958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前夕,因為家中貧困,已經沒米下鍋,而家里卻有六個孩子嗷嗷待哺,排行老六的弟弟當時剛滿一歲,眼看就要餓死。 無奈之下,父母連夜趕路來到南京葛塘附近,在一個旱廁將孩子放下,便含淚轉身離去,自此天各一方。65年來,親人再無聯系、更無音訊。 當時年僅8歲的姐姐劉懷英已經懂事,但無能為力。如今,看著全家福照片里總少一人,依然會傷心落淚。 弟弟的長相模樣、穿著服裝沒有印象,特征、胎記一概不知,紙條內容并不確切,依據目前線索,尋人可謂大海撈針。思索一番,記者決定向棲霞區(qū)公安分局尋求幫助,看看是否能借助科技手段,讓尋親有所轉機? 記者找到棲霞公安分局棲北偵察隊隊長廖彬鴻。2017年以來,廖警官憑借“一技之長”幫助近300戶家庭實現了“團圓夢”,也因為自己的善舉,他被評為第八屆南京市道德模范,也是央視《等著我》節(jié)目的助力尋親團。 廖警官告訴記者,通過先進的DNA比對技術,包括失散的弟弟和弟弟的子女,有任意一方在公安機關采血備案,都能進行數據比對,但由于省際之間并未聯網,如果江蘇省內沒有比對結果,還需要將血樣寄到其它省份進行一一核對。因此,尋親之路道阻且長。 廖警官表示,尋親最需要的是耐心,還有面對挫折不放棄的堅定,也期待著劉懷英、劉懷斌兄妹能尋親成功。標點幫忙也將繼續(xù)關注此事。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