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2月,73歲的李鴻章被清政府授予“欽差頭等出使大臣”的頭銜,出行訪問歐美等八個國家。 圖: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與李鴻章
李鴻章此次出訪受到了各國列強非常高的禮遇,但各國給予李鴻章元首之禮并非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而是想謀取更多的在華利益。
這份條約名叫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也被稱為“中俄密約”。條約中,沙皇俄國統(tǒng)治者的貪婪暴露無遺,其主要內(nèi)容是:“中國國家允于中國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俄方于第一款御敵時,可用第四款所開之鐵路運兵、運糧、運軍械。平常無事,俄方亦可在此鐵路運過境之兵、糧”。
密約中所提到的“鐵路”被命名為“大清東省鐵路”,即后來的中東鐵路。
1897年8月28日,在“中俄密約”簽訂14個月之后,清政府與沙俄在小綏芬河右岸的三岔口舉行開工典禮。
1902年,鐵路的部分路段開始試驗通車。由于需要更多的勞動力,沙俄方多次到中國各地進行招工,工人數(shù)量不斷增加,原本擁擠不堪的居住環(huán)境更加惡劣。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一種致命的傳染病蔓延開來。
圖:1902年的中東鐵路中央醫(yī)院
1902年6月,在當時位于哈爾濱火車站前的中東鐵路中央醫(yī)院里,不斷有人因霍亂而喪命。
雖然疫情在四個月后得到了控制,但這場疫情共造成中國人死亡1945人,俄國人死亡695人。
對于剛剛經(jīng)歷了疫情的工人們來說,能有個安身之所,已成為他們的迫切需求。1903年,東北大地凜冬將至。這一天,沙俄東省鐵路大總管的辦公室傳來一聲聲控訴:“我們要享受人的待遇!我們要房子住!”
迫于壓力,工廠最終用一些廢料搭成一些人字形的窩棚。窩棚一共有36個,因此被稱作“三十六棚”。雖然這樣的窩棚比帳篷好一些,但依舊十分簡陋。
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通車營業(yè)。1905年,風起云涌的革命與罷工運動席卷沙俄,爆發(fā)了十月全國總罷工。由于中東鐵路直達沙俄,交通的便利性使得革命的訊息迅速傳遞到中東鐵路沿線。
1905年11月,中東鐵路總工廠的中俄工人一齊走出了工廠,舉行罷工。3天后,鐵路局辦公大樓一樓突然發(fā)生大火,將這場工人罷工運動推向高潮。
12月7日,鐵路工廠成立了 “特別罷工委員會”,決定從當晚起舉行全路大罷工 。第二天,中東鐵路全線停運。
這次罷工歷時一個半月,最終以失敗收場。盡管如此,這次罷工卻成為哈爾濱產(chǎn)業(yè)工人隊伍形成的一個標志,是權益意識的覺醒,并逐漸進入國際工人運動的洪流之中。
鐵路是經(jīng)濟、文化、思想傳播的重要紐帶,而處于中東鐵路中心樞紐站的哈爾濱,置身其中得風氣之先,逐漸成為最早接觸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城市之一。這里的一所學校成為當時傳播紅色思想的一個重要驛站。
圖:東華學校
薩蘇 文史學者:
東華學校實際上當時跟中東鐵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實際上東華學校的學生有很多都要在中東鐵路上尋找職務,在東華學校所受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很多這些畢業(yè)生,很多他們在校的學生,也把到工人中間去,到工人中間去辦夜校,變成了自己的重要的職責。就這樣,在東華學校的教育救國思想也被轉(zhuǎn)移到了中東鐵路上。
李述笑
黑龍江省哈爾濱歷史文化研究會 會長
中東鐵路是沙皇俄國侵略中國的工具,是它企圖侵占滿洲、爭霸亞太地區(qū)的一個工具,把中國東北地區(qū)的中東鐵路沿線變成了一個在中國境內(nèi)的沙俄的“國中之國”。從另一方面說,中東鐵路又不自覺地成為西方文化、西方科學技術傳入中國東北,甚至是傳入中國的一個工具。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作為近代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的影響也迅速波及到中東鐵路。五四運動后的中國,即將迎來一個覺醒的年代。而中東鐵路也即將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