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還要回到兩天前。
5月19日,同樣是把地租給魏女士的唐某,和魏女土聯(lián)系,想讓她續(xù)租,原因是自己急需用錢。但魏女士當時沒答應,說到期再說吧。
5月20日,魏女士想找另一名把地租給她的人張某,但把他電話號弄丟了。于是,魏女士就在村里的大群里,詢問誰知道張某的電話, 告訴她一下,并說明找張某是想把租地的錢給他。正是這一句話,引起了急需用錢的唐某的注意。不大一會兒,有人把張某的電話發(fā)到群里,魏女士看到后,打給張某。電話里,魏女士想把錢直接打到張某的銀行卡上,但是不巧,張某此刻正在外面,不記得銀行卡號,讓魏女士用微信轉(zhuǎn)給他就行。魏女士撂下電話后,并沒有馬上添加對方去轉(zhuǎn)賬。
恰趕這空擋上,有人主動添加魏女士為好友,自稱是“張某”,讓魏女士把租地的錢轉(zhuǎn)給他。若說此人就是真張某,那這銜接得也無可厚非?扇羰羌購埬常沁@操作是不是太巧了?就好像聽見兩人的對話一樣,這“時機”把握的恰到好處。所以,魏女士沒有多想,就把錢轉(zhuǎn)給“張某”。但在實名認證過程中,還是暴露了假張某的“真名”。先是輸入尾字,對不上。假張某謊稱這個微信是用他弟弟的名注冊的,并告訴魏女士輸入正確的字?墒恰靶铡庇殖鲥e了?!這怎么解釋?假張某讓魏女士輸入“唐”試試。經(jīng)過一番操作,魏女士終于把租地的錢轉(zhuǎn)給了“張某”!皬埬场睘榱搜陲椷@個明顯的“錯誤”,強行解釋說自己不會用手機,這個微信號是他表弟幫忙注冊的。魏女士并未在意,原以為這事就這樣結束了。
但是第二天,即5月21日,真張某聯(lián)系魏女士,問她怎么還沒給他轉(zhuǎn)錢?這一問,把魏女士問“醒”了,她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于是報了警。
辦案民警接到報警后,向魏女士了解情況。魏女士在陳述過程中,聯(lián)想到前一天轉(zhuǎn)賬過程中進行實名認證時的操作,“恍然大悟”,一語斷定冒充張某騙她錢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想讓她續(xù)租的唐某!最終,經(jīng)過警方調(diào)查取證,驗證了魏女士的推斷,隨后將嫌疑人唐某抓獲歸案。
經(jīng)過審訊,嫌疑人唐某對白己假冒張某的身份騙取受害人魏某承包土地款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嫌疑人唐某正是因為在村里的大群里看到受害人魏某發(fā)的信息,臨時起意,就用另外一個微信號冒充“張某”實施詐騙。若說這一切是一場巧合的話,那也不過是別有用心之人乘虛而入、歪打正著罷了。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wǎng)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