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與保姆“同吃同住”三天才發(fā)現……她坐不住了!》新聞登上熱搜。今年5月,杭州的潘女士在某平臺找了位住家保姆,主要是照顧孩子。保姆和他們一家人同吃同住三天后,家人在保姆床下發(fā)現了四盒藥,是專門用來治療幽門螺桿菌的,之后,潘女士了解到,保姆阿姨在上門前已經查出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事先告知。
潘女士有些擔憂,保姆來到家里沒帶自己的餐具和餐盤,包括洗漱杯這些都是用東家的,也沒有分餐,而且平時帶寶寶睡,家人會不會感染幽門螺桿菌?
家庭成員有陽性感染者
其他成員均是高危人群
“根據2023年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發(fā)布的《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數據顯示,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浙江省新華醫(yī)院)醫(yī)學院執(zhí)行院長、副院長劉英超教授說,幽門螺桿菌可引發(fā)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多種胃腸道內外疾病,嚴重情況下可引發(fā)胃癌。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 Hp),是一種寄生在人類消化道中的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呈螺旋或S形,一端帶有鞭毛,能在胃中強酸性環(huán)境中生存并穿過黏液層,到達上皮表面并牢牢連接,避免被胃排空。最喜歡胃的幽門、胃竇部位,便因此而得名。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性比較強,一般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家庭共同用餐、接吻、糞口傳播等途徑傳染!劉英超教授說,像上面潘女士所提到的情況,同吃同住且不分餐,確實存在比較高的傳染風險。
一家七口全部感染幽門螺桿菌
其中一人查出胃早癌
前段時間,34歲的劉先生因胃脹、反酸等不適來省新華醫(yī)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經碳14呼氣試驗發(fā)現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了解到劉先生平時和孩子、妻子和父母吃住在一起,偶爾還會去丈母娘家吃飯,醫(yī)生建議他讓全家都做一個篩查,結果令人吃驚:一家人都感染了,包括劉先生的孩子、妻子、父母和岳父母。
考慮到四位老人都已年過六旬,之前從未做過胃腸鏡,所以劉先生陸續(xù)安排老人都做了胃腸鏡檢查。沒想到,在檢查中,劉先生的父親被發(fā)現一處病灶,考慮胃癌,經過放大內鏡和共聚焦內鏡精確評估,屬于胃早癌,可以進行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避免外科“開大刀”。經過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病灶,達到了治愈性切除,后續(xù)也不用放化療。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可以自行吃藥治療嗎?
“大多數人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可能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眲⒂⒊淌谡J為,Hp感染臨床癥狀多不典型,常見的可能有慢性上腹疼痛、飽脹、反酸、噯氣、晨起惡心等,也有病人會伴隨口臭。據調查統(tǒng)計,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約15%-20%發(fā)生消化性潰瘍,5%-10%發(fā)生消化不良。
“特別要引起重視的是,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有約1%的人,會發(fā)生胃癌等胃惡性腫瘤!眲⒂⒊淌谡f。
眾所周知的是幽門螺桿菌與胃癌有密切的關系,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幽門螺桿菌定為引起胃癌的頭號致病因子。臨床研究還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胃黏膜幾乎都會發(fā)生炎癥,并且部分患者可能呈現慢性進行性發(fā)展的過程,逐漸出現胃黏膜萎縮、腸化。
“建議對所有發(fā)現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患者進行治療,以預防潛在的風險!”劉英超教授強調,不建議自行用藥。
有些患者認為幽門螺桿菌的治療無非是那幾類藥物,自己服用似乎也無大礙,但事實上絕不能如此。由于每個地區(qū)甚至每個人感染的幽門螺桿菌菌株不同,個體用藥史及地方用藥習慣也存在差異,自行用藥存在較大的失敗風險。
“不規(guī)范的治療會產生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治療失敗!眲⒂⒊淌谡f,醫(yī)生會根據患者自身耐藥情況,選擇敏感抗生素,避開已知耐藥的抗生素,這樣可以大幅提升首次根除的成功率。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