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拔群是廣西東蘭人,在他17歲那年,辛亥革命的槍聲打破了偏遠山村的寧靜,他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人平等并不是從天而降,很多時候要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1921年,韋拔群在東蘭縣和鳳山縣開展農民運動,提出廢除苛捐雜稅,這讓土豪劣紳如芒在背。韋拔群讓農民擰成一股繩,最終占領了東蘭縣城。廣西軍閥驚恐萬分,迅速派兵來東蘭鎮(zhèn)壓,農民武裝寡不敵眾,只能退入深山,韋拔群被軍閥通緝。在經歷了一次次揭竿而起,一次次被鎮(zhèn)壓之后,韋拔群究竟怎樣才能突破困境呢?1927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起義后保存下來的力量轉入農村堅持斗爭。1929年,根據此前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發(fā)展紅軍”等指示,中共秘密黨員張云逸率領一支部隊和中共中央代表鄧小平,先后向東蘭縣南部的百色前進。一場共產黨人領導的新的起義——百色起義正在醞釀,在這個重要歷史時刻,韋拔群將扮演什么角色呢?1929年12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正式宣告成立。韋拔群領導的農民自衛(wèi)軍被改編為紅七軍第三縱隊,這支主要由壯族青年組成的農民武裝成了一支為窮苦百姓打天下的正規(guī)紅軍隊伍參加百色起義。然而,百色起義所創(chuàng)建的革命根據地,處于國民黨地方軍閥的重重包圍中,韋拔群和戰(zhàn)友將如何應對?1930年11月上旬,紅七軍歷經多次轉戰(zhàn),在河池整編,執(zhí)行中共中央的新命令——北上遠征。韋拔群所在第21師的1000多名戰(zhàn)士跟隨主力部隊北上,他自己只留下近百人在當地堅持斗爭。1932年,桂系軍閥首領白崇禧坐鎮(zhèn),對廣西的紅軍根據地發(fā)起第三次“圍剿”。為抓住韋拔群,白崇禧親臨東蘭縣督戰(zhàn),全力攻擊韋拔群和戰(zhàn)友所在的西山根據地。為避免更大的犧牲,大家商議后,決定分散突圍,韋拔群堅持留在西山根據地,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形勢愈發(fā)險惡,韋拔群是如何堅持斗爭的?最后,他又遇到了怎樣的困難,以致被殺害?演播室現場,紅七軍軍長張云逸之孫張曉龍和百色起義紀念館副研究員梁媛,為觀眾講述了韋拔群革命生涯中的感人故事。《國家榮光——韋拔群》將于8月25日(周日)22:30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央視頻App播出。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