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興海寧許村有一家九斤電影珍藏館,是老電影放映員徐九斤,用了多年積蓄,并在各界的支持下,在2014年建立起來的電影主題博物館。今天記者帶你去感受一下電影的變遷。 (視頻建議WIFI網絡收看) 九斤電影珍藏館面積一千平方米,凡是跟電影有關的一切,在這里應有盡有。比如放映機,館里按生產年代排列,從1958年到1995年,各種型號都有,一共有80多臺。其中1958年生產的這臺放映機,是1982年,徐九斤當了海寧沈士文化站的電影放映員之后,配給他的,當時徐九斤才二十多歲。 徐九斤:“第一次去放電影就是用這臺放映機,看到這臺放映機我感到很親切的。第一次去放,是放《保密局的槍聲》。當天放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特別特別多,坐在地上,爬在樹上。(記者:當時也是很新鮮的)當時一個是沒有電視機,就是電影,沒什么娛樂設施,不像現(xiàn)在舞廳、卡拉OK、球場什么東西都有,原來就是電影,要么就是家里聽廣播。那是1982年的時候! 館里的墻上貼著徐九斤放過的每一部電影的宣傳海報,看著這些海報,仿佛在瀏覽電影的活歷史。館里還陳列著他放過的每一部電影的膠片拷貝。 徐九斤 :“總共七百多部 (記者: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最喜歡的就是《少林寺》,大家都喜歡看的,我們跑片跑到天亮。(為什么到天亮)跑片跑到天亮,就是這個村放好到那個村放映。(有人熬夜看?)熬夜看, 熬夜放(那時候是什么年代)大概是1984年! 徐九斤介紹,這些老放映機、老膠片,基本上都是處于報廢狀態(tài)后,他去花錢收購來的,還有不少是來自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幫他搜羅來,讓他建立一個電影珍藏館。記者注意到,陳列的膠片類型按寬度分,有不同的型號。 徐九斤:“大部分城市里放的是35毫米,農村是16毫米,到了后來是8.75毫米,適應山區(qū),拿拿輕便一點,效果不是那么好。好是35毫米的好,后來國家推廣70毫米膠片,效果好,但成本太大。我們浙江只有杭州一家放70毫米的電影院,其它地方是沒有的。(哪家電影院)好像是西湖電影院,就是放70毫米的! 在珍藏館里,還陳列著當年的門票,最小面額的是每張門票兩分錢。 徐九斤:“兩分的票子還在。(兩分是哪一年)兩分是一九七幾年到一九八四年,就是兩分。到了一九八五年之后,要五分七分。后來到了一角二。(什么時候超過了一塊錢)好像是一九八六年超過一塊錢。(那到了后來什么時候超過十塊錢)到了一九九零年,超過十塊錢,后來到了電視機多起來,看電影的少起來了! 徐九斤回憶,自己當電影放映員當了數(shù)十年,最忙碌的時候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候經常到農村去放電影,有時候選擇在禮堂里放映,有時候就選在露天放映,那時候根本忙不過來,有時候還會遇到有人逃票。 徐九斤:“就是有的票子給你了,一下子后面沖進來了,就是第一個進去的說,在后面。其實沒有這么多的,如果五個、七個人,只有兩張票子進去了。(那個時候也不管了)也不管了,人進去了你沒有辦法了! 聊起這段往事,徐九斤的臉上浮起了笑容,即使是談到逃票,他也感覺蠻有趣味的。徐九斤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后,電視機大量普及,搶了電影的風頭,但他還是喜歡到處去放電影,一直堅持下來了。2005年,徐九斤被評為了全國農村電影工作先進個人,2007年,又被文化部評為了優(yōu)秀農村電影放映員。 徐九斤:“2003年國家又重視了,‘2131工程’出來,就是21世紀每村每夜放一場電影 國家也重視起來了,就是免費送電影下鄉(xiāng)。(那個時候就免費了)對,我這個錢是當?shù)卣o我的! 電影的色彩從黑白到彩色、票價從兩分錢到十塊錢,到幾十塊錢,又變成了免費送電影下鄉(xiāng)讓群眾看,九斤電影珍藏館,記錄著電影的變遷。訪談結束后,徐九斤說一定要給記者放一部老電影,而且完全要按照當年的流程來,充滿了儀式感。 徐九斤:“放電影之前要放音樂的,就是用電唱機嘛! 打開電唱機,悠揚的音樂響起,徐九斤介紹,與此同時,屏幕上還會放出幻燈片,有時候是宣傳,有時候是電影文字簡介,這就是正式放映的前奏,等候觀眾入場。接著徐九斤拿出一部老膠片,熟練地扯出一頭,纏在放映機的輪子上,輪子轉動膠片,影片也就正式開始了。 站在黑白光影變幻中,徐九斤的臉上洋溢著幸福感,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拉著設備到處跑片的年代。九斤電影珍藏館已經被列為了海寧市主題黨日教育基地,全年對外免費開放,徐九斤說,最好是下午兩點到五點去,自己一般都會在館里,如果不在,也會讓老伴接待游客,對老電影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更多>>熱門排行
更多>>長沙常用電話
長沙社區(qū)排行
·請注意語言文明,尊重網絡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長沙社區(qū)通管理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非法內容。